|
【古典音乐】让·保罗三重奏《勃拉姆斯 - 弦乐六重奏》 2015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Brahms - String Sextets No.1 & 2
演奏组合:Trio Jean Paul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室内乐
发行时间:2015
发行公司:Avi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4260085533404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让·保罗三重奏演奏勃拉姆斯的两部《弦乐六重奏》,这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狄奥多·柯希纳(Theodor Kirchner, 1828-1903)改编成供钢琴三重奏组演奏的版本。
勃拉姆斯一生共创做两首弦乐六重奏,分别是:第一号《降B大调弦乐六重奏》、第二号《G大调弦乐六重奏》。
室内乐作品在勃拉姆斯创作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他在运用这一形式时也显得游刃有余。人们常说室内乐是最适合表现心灵深处世界的音乐形式,象勃拉姆斯那样内向型的作曲家,室内乐应该是诠释其内心情感的最好方式。勃拉姆斯的性格中有矛盾的两极,体现在音乐创作中,总能将明朗与幽暗、温馨与感伤、激情与沉郁等矛盾的各方面奇迹般地融为一体。
==========
《降B大调第一弦乐六重奏》作品18,作于1859—1860年,这是勃拉姆斯创作丰硕时期的作品。尼斯对这首作品的评价是“勃拉姆斯执着于在其作品中塑造形象,在曲中表现出像阿波罗一样的阳刚,把明快、放纵的乐天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首作品涵盖了古典乐派前人的遗风,其形式很接近于贝多芬的七重奏。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其中多次使用兰德勒舞曲,给人以感伤的韵味,发展部有频繁的转调。
第二乐章,从容的快板,D小调,变奏曲形式,主题为贝多芬的性格,兼具民歌风格,其中第三变奏呈现高潮;至第五变奏已离主题颇远,中提琴的五度固执低音给人深刻的印象,第六变奏又回到主题,结尾小提琴、中提琴三度重迭给人梦幻般的沉静。
第三乐章,谐谑曲,极快板,F大调,3段体,中段切分音的谐谑极具特色。
第四乐章,优美的稍快板,降B大调,回旋曲式,主题有海顿进行曲的味道。发展部大提琴动机变形的二重赋格,中提琴的赋格及小提琴的接替,都充分展示出布拉姆斯的曲式变化魅力。
==========
《G大调第二弦乐六重奏》作品36。早在1858年,勃拉姆斯就和高廷根大学一位教授的女儿阿嘉德·冯·西波多有了婚约。按照常理,勃拉姆斯跟这位有着漂亮嗓音的女子肯定会成为眷属。但奇怪的是,在爱情与自由之中,勃拉姆斯选择了后者。他为此毅然中断了与阿嘉德的恋情。但是,勃拉姆斯跟阿嘉德曾经拥有的欢愉却仍然成为记忆并且常常煎熬他的身心。于是他想以音乐来求得解脱。在一段漫长的日子里,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完成了《G大调弦乐六重奏》(又被称为《阿嘉德六重奏曲》)。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开头有一种无法形容的不安,呈示部主题的对位达到技巧的最高峰,发展部充分使用第一主题转位及对位的处理方法,发展部充分使用第一主题转位及对位的处理方法,发展到高峰时转以“倒影对位法”。
第二乐章,谐谑曲,从容的快板,D小调,富于忧愁情绪,匈牙利式韵律,研究专家认为,这是后来《间奏曲》的化身。中优一扫开始的沉郁,是急速的玩笑似的急板。
第三乐章,稍慢的慢板,E小调,变奏曲式,由主题与5段变奏组成。这里的变奏以调式变化、丰富的半音阶法、交错的旋律、各声部力度之同一性等处理,成为布拉姆斯变奏曲中最具魅力的一首。有人认为这一乐章主题旋律为失运河母爱的感情表示。
第四乐章,稍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相对轻松和愉快。第一主题庄严,而第二主题多少有些舞蹈节奏。发展部较短,但尾声时似有第二发展部,出现多层力度起伏变化,形成美妙的延宕变化。
专辑曲目:
01. String Sextet No.1 in B-Flat Major Op.18 -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02. String Sextet No.1 in B-Flat Major Op.18 - II. Andante ma moderato
03. String Sextet No.1 in B-Flat Major Op.18 - III. Scherzo
04. String Sextet No.1 in B-Flat Major Op.18 - IV. Rondo. Poco allegretto e grazioso
05. String Sextet No.2 in G Major Op.36 - I. Allegro non troppo
06. String Sextet No.2 in G Major Op.36 - II. Scherzo
07. String Sextet No.2 in G Major Op.36 - III. Poco adagio
08. String Sextet No.2 in G Major Op.36 - IV. Poco allegr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