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B 鲁宾斯坦《圣·桑、弗朗克、李斯特作品》 2007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4 08: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典音乐】 cover.jpg

back.jpg


cd.jp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鲁宾斯坦《圣·桑、弗朗克、李斯特作品》 2007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Saint-Saens、Franck、Liszt Works
演奏家: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
演奏乐团:Symphony of the Air、RCA Victor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阿尔弗雷德·华伦斯坦(Alfred Wallenstei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58、1956
发行公司:Sony BMG Music
唱片版本:美国版SACD
唱片编号:88697-08279-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伟大的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演奏圣·桑、弗朗克、李斯特的作品。

=============================================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圣桑在1868年创作完成的。圣桑的整体音乐风格继承了法国传统音乐的高雅、严谨风格,同时也不缺乏适时的创新。圣桑比较注重对作品内在神韵与情感的追求,因此,我们能够在这首钢琴曲中看到较为规整的结构和优美的旋律线条。《第二钢琴协奏曲》有着十分美妙、清新与优雅的音乐风格。乐曲的音响明朗流畅,能够让欣赏者的精神缓缓放松,愉悦而轻松。圣桑在演奏技法方面也体现出清晰、统一的风格特点,旋律端庄而优美,如同少女的唱歌。《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每个细节都非常感人,可以充分体现出作曲家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协奏曲没有独特的形式,也没有慢速度的中间乐章,取而代之的是活泼生动的谐谑曲。《第二钢琴协奏曲》不仅有高难度的演奏技术,还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这首协奏曲比较注重对演奏部分的烘托,使钢琴与其他乐器合作时,能够产生恢宏大气的音响效果。而且整部作品的布局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圣桑对音乐形式、情感及层次感的注重。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材料建立在g小调的基础上。旋律的主干音由g小调和弦分解形式构成,音乐舒缓而优美,庄严而典雅。与传统的和声有所不同,它不仅强调了和声功能,还强调和声的色彩性。为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在这一章,作曲家还采用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在节奏使用方面,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伴奏部分采用了十六分休止符、六十四分音符以及三十二分音符相互结合的节奏型,这种节奏更能够体现出音乐的旋律感和歌唱性,使乐曲效果更加流畅自然。

第二乐章,主题调性为bE大调,和声的作用是巩固主题。旋律线条方面则表现为先上行后下行的方式,轻快而明亮。音阶的跑动也能带人给轻快的感觉。

第三乐章,主部主题调式又恢复在g小调上,主部主题旋律的构成主要为八分音符三连音,节奏的韵律感非常强,能够带给人积极向上、热情洒脱的音乐感受。

=============================================
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交响变奏曲》是弗朗克于1885年专门为钢琴独奏家刘易斯·迪埃默而作,1886年5月1日于法国巴黎的民族音乐协会音乐厅首演。这部作品后来一直是法国钢琴学派演奏大师们音乐会曲目单上的保留作品。

《交响变奏曲》是一首单乐章的交响曲,这种结构同一般所见的套曲曲式有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套曲曲式是具有统一艺术思想或构思的对比乐章的联合,“统一艺术思想或构思”表明它们之间的内外在联系,“对比”表明它们之间体裁性格的不同,而“乐章”形式则表明它们彼此之间曲式结构的独立性。这首《交响变奏曲》只有一个乐章,构成单乐章交响曲,这是它同一般套曲的最大不同点。单乐章套曲将套曲各乐章的理念融为一体,构成单乐章结构。奏鸣曲交响套曲的各乐章原来是由意大利序曲的“快——慢——快”三段分化而成的,后世作曲家又把套曲的多乐章合而为一。究其实质,后世的单乐章交响曲、奏鸣曲和协奏曲是套曲音乐因集中的交响性发展而形成的统一体。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只有一个乐章,但整部作品的规模却十分宏大,听觉上丝毫不会给听众空洞和乏味的感觉。这是因为在整部作品的变奏发展过程中,作曲家并没有忽略各部分之间的情感冲突和对比。运用变奏的手法也十分多样,有的部分变奏的幅度之大在听觉上已几乎找不到原形的影子。

《交响变奏曲》全曲由四个核心素材构成,它们分别是:

素材1:“稍慢的快板”的速度、由弦乐8度加厚的齐奏和ff力度奏出、且带有附点节奏而显得冲动,#f小调、低的音区、且连续下行模进而显得阴沉,疑问型的旋法又带来探询的语气,“1+1+2”的综合句法带来情绪的增长效果。它常常伴随着其它主题素材出现,或将其特征融入其它主题。

素材2:曲首冠音旋法、下行级进音调且带有增二度音程、埘小调和带有线性低音的不谐和的和声进行、加上较缓慢的速度等处理由钢琴独奏出来,使音乐显得细腻而忧郁,像是一声声的叹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的气质。句法结构与素材(1)完全一致(1+1+2),同样带来情绪的逐渐深化。
乐曲一开始出现的这两种素材,在情绪上的鲜明对比,已经显示出作品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内容.

素材3:明亮的大三和弦分解音调,加上切分节奏的上行级进构成,在前面两种素材之后出现,显得非常突出,似乎象征着希望或光明。在以后的变奏中它多次出现,从功能上看主要起连接、伴奏和与其它因素配合作展开等作用。

素材4:3/4拍子的、合唱式织体,在这里是一支简朴、明朗的歌谣,在后来演化成舞蹈性格。

===============================================
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作于1839年,1855年2月17日在魏玛的宫廷演奏会上,由李斯特演奏钢琴,柏辽兹指挥首演。共4个乐章。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降E大调,自由的奏鸣曲式。一开始就由乐队的华彩强有力地奏第一主题,钢琴以富于华丽的乐句承接。自颤音起以音阶方式急速上升而结束华彩后,小提琴又重现第一主题,钢琴承接。单簧管优美的旋律引出第二主题,双簧管承接,接着是钢琴与小提琴对话展开主题。发展部,乐队强有力地奏第一主题,钢琴以这个主题动机作华丽而有效的半音阶性下降。主题在管乐器有一段华彩后,改由弦乐又有一段华彩。再现部钢琴以琶音纠缠,不再现第二主题,直接以钢琴半音阶性上升而结束。

第二乐章,稍似慢板,B大调,低音弦乐装上弱音器,充满表情地表现这个乐章的主要旋律片断,装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予以反复。钢琴展开夜曲型的旋律,发展成华彩,弦乐然后又是大提琴接替,钢琴与大提琴有应答。然后钢琴华彩,长笛吹出优美的副主题,由单簧管、双簧管、大提琴、单簧管传递。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相当于谐谑乐章。这一乐章巧妙地使用了三角铃,所以有“三角铃协奏曲”的名声,先是三角铃与弦乐应对,钢琴以谐谑的随想加进来,长笛以颤音动机纠缠。然后钢琴华彩,转为生气勃勃的快板。

第四乐章,生气勃勃、雄壮的快板,降E大调,以木管乐器为主体,雄壮地奏出这个乐章的主题,铜管有力地奏第二乐章的大提琴动机,钢琴给予华丽的应对。双簧管在钢琴动态上奏长笛在第二乐章中展示的主题。木管乐器重新发展这个乐章的主题,钢琴以谐谑方式加入后提高速度,进入更快再进入急板而结束。

专辑曲目:
01. Saint-Saens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22 - Andante sostenuto    [0:11:08.23]
02. Saint-Saens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22 - Allegro scherzando    [0:05:56.23]
03. Saint-Saens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22 - Presto    [0:06:19.66]
04. Franck Symphonic Variations - Poco allegro    [0:09:33.04]
05. Franck Symphonic Variations - Allegro non troppo    [0:03:56.57]
06. Liszt Concerto No. 1 in E-Flat - Allegro maestoso    [0:05:07.47]
07. Liszt Concerto No. 1 in E-Flat - Quasi adagio    [0:04:16.14]
08. Liszt Concerto No. 1 in E-Flat - Allegretto vivace    [0:03:51.37]
09. Liszt Concerto No. 1 in E-Flat - Allegro marziale animato    [0:04:06.24]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4-11-24 08: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