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安达《贝多芬、舒曼、巴托克、勃拉姆斯》 2002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1428

主题

4

回帖

1796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796
发表于 2024-4-27 08: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ver.jp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现场录音】安达《贝多芬、舒曼、巴托克、勃拉姆斯》 2002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Beethoven Schumann Bartok Brahms
钢琴家:盖扎·安达(Geza Anda)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55.8.23、爱丁堡艺术节、共济会会堂
发行公司:BBC Music
唱片版本:英国版
唱片编号:BBCL 4135-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安达在1955年8月23日爱丁堡艺术节的现场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舒曼《交响练习曲》、巴托克《钢琴组曲》、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安达的演奏音色纯美、旋律清晰, 对音乐的理解不加以太多的刻意, 非常自然、流畅。

==========
贝多芬《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作品10第三首,作于1798年夏。 一般认为这部钢琴奏鸣曲在作品10中,是最为杰出的作品。结构上又回到了初期的4个乐章,内容上更加深刻。相比作品10的前两部,此曲更为成熟、更有增进,技巧表现更合乎贝多芬的个性,深刻地表现了贝多芬内在的精神活动。作品结构采用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气势宏伟,第二乐章则表达了深刻的、带有悲痛的热情,而紧凑的末乐章则潜化着朝气勃勃的幽默感。关于这首乐曲,贝多芬曾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将正陷于悲哀里的人的心理状态,用各种光线和阴影的微妙变化来加以描绘出来。”这使得整首乐曲的性质奇异而神秘。

第一乐章,急板(Presto),D大调,2/2拍,奏鸣曲式。在结构上比以往的乐曲更有紧凑感觉。此乐章华丽灿烂而且明确有力、快速、内容丰富。呈示部第一主题开头上行音阶明确有力,势不可挡,紧接着是一段华丽流畅的快速小调旋律,奔涌不羁。第二主题节奏精致,秀出了优美的舞姿,并逐渐地热情起来。待快速旋律动机回归后音乐转为弱奏,柔声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第一主题的上行音阶和快速旋律二者交织行进,不断变换色彩,由弱至强,有力发展,充分表露炽热的情感。再现部以新的调性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尾声中快速旋律再次唤起热情,以强和弦有力结束。

第二乐章,忧伤的广板(Largo e mesto),d小调,6/8拍,奏鸣曲式。这是在整个乐曲中最有紧张感的乐章,是一首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作品中,表现最深刻的作品。此外这也是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的独立乐章中,最后一次使用最缓板。呈示部第一主题为慢三拍节奏,步履沉重,表情悲戚而无奈。在断奏之上的第二主题则柔和温暖,给予不幸的人以慰藉。随后呈示部结束于几个不稳定的琶音。愤懑的重音和弦打破寂静,音乐进入展开部。第一主题动机越发沉重和艰难,第二主题的娓娓述说似乎也无济于事。这时在高音区出现飘忽的音符,像是不可企及的希望,与艰难的现实构成强烈对比。终于这个希望在一阵下行音符中破灭了。再现部到来,第一主题缩短重现,第二主题还原出柔美本质。长大的尾声中,展开部激昂的音调重又映现,然后第一主题动机在低音部奏出,中音部汩汩流淌着细腻的渐强的分解和弦。最终一切在展开部飘忽音符的下行中归于沉寂,只留下独行者孤单踟蹰的背影。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Menuetto, Allegro),D大调,3/4拍,三部曲式。由前一乐章阴郁的气氛一变而成为明朗的小步舞曲。像这类色彩的突变是贝多芬的特色之一。小步舞曲的主题是极为柔和的。这个乐章曲风明朗,一改前乐章的沉重。第一段主题轻盈曼妙,随着主题展开出现高低音部活跃的追逐和对应。第二段主题围绕着快速三连音大幅度地跳跃。第三段简略重现第一段后静静结束。

第四乐章,快板(Allegro),D大调,回旋曲式。其主题有发问的动机之感觉,据辛德勒说,贝多芬是用此动机来表现他的忧郁,并借以问自己:“这一下,你还忧郁不忧郁”。这个“忧郁”的动机不断发展,在尾奏中仍非常活跃,最后趋于平静地结束。结构为ABACABA。主题A由一个向上的疑问动机扩展而成,表达出一种困惑的心境。主题B快速奔流的音型给出了豁达开朗的答复。主题A第一次重现。主题C则以浓重的笔墨构成一段强有力的旋律。接下来主题A和主题B均在重现时略有发展。主题A第三次重现之后进入尾声,疑问动机依旧十分活跃,音乐最终静静地消逝于远方。

==========
舒曼《交响练习曲》作品13,作于1834年。此曲是舒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显露了他不凡的才华。这是他婚前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次实验性极强的创作。此曲音乐元素丰富、旋律悦耳、技术难度高,可说是代表了当时钢琴技巧的最高水平,也是以后许多钢琴家爱不释手的珍品。

写作此曲时,舒曼正沉醉于与欧妮丝蒂娜的恋情中,灵感便在爱情中涌现出来。欧妮斯蒂娜的父亲弗里肯男爵是位业余的长笛手,这首乐曲的主题正是基于他的一首长笛曲创作而成。此曲取名为“交响练习曲”有着特定的含义。练习曲本是专门为乐器演奏的技术训练而写的乐曲,通常带有技术上的目的,而舒曼的这首《交响练习曲》,不但涉及了钢琴的各种高难度技术,而且在发挥乐器表现力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巅峰。从而扩展了这一乐器前所未有的音乐幅度,在钢琴上发挥了管弦乐的音响效果,使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但又不失钢琴曲的特性。也许舒曼就是针对这一效果才为这本练习曲冠以“交响”这一响亮的曲名。

《交响练习曲》是典型的自由变奏曲式。在变奏过程中,不仅主题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题的性格和体裁也变幻不定,如从抒情性变为谐谑性,从进行曲变为舞曲等,使每个变奏之间的性格对比异常鲜明。保持不变的只是主题的部分基本材料和若干和声轮廓,因而又称“性格变奏曲”。舒曼的《交响练习曲》是性格变奏曲最早的范例。为了达到戏剧性的效果,作者通过交响式的有机发展和调性的转移,运用管弦乐的写作手法,用乐队织体来丰富钢琴织体,使乐曲从开头主题悲伤的葬礼进行曲,通过一系列变奏发展成为凯旋胜利的进行曲,从而彻底改变了音乐形象,同时又为键盘上的技巧炫耀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整曲共由十三首小曲组成,除主题和结尾外,有九首为主题变奏,其余两首与主题的关系较远,甚至形成强烈的对比,所以不称为“变奏”。在这里还可看到类似组曲的结构原则的应用,形成了组曲式的变奏曲,这也是舒曼的创作风格之一。

主题:主题是升C小调的,行板。此主题速度很慢,充满了悲怆色彩,而多声部的和声织体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好似一首送葬曲。主题的前四个音及和弦织体特别重要,演奏时应尤为细致且突出。因为它是主题的代表和象征,贯穿全曲的主线,也是后面变奏曲的核心。此曲的踏板应谨慎运用,不宜踩得太深,更不能机械性的每小节一换,这样会造成旋律含混不清,和声上的混乱。

练习曲一(第一变奏曲):这段仍为升C小调,速度变化不大,只是稍轻快了些。但精致小巧的跳音,短暂的模进和强弱的对比,改变了主题的基本情绪,使整曲富于生气,充满活力。演奏时应注意声音的集中和旋律的突出。

练习曲二(第二变奏曲):采用二声部复调的创作手法。右手高声部为旋律,左手根音为主题,同时双手在中音区以和弦为伴奏。主题与旋律徐缓悠长,我们仿佛听到长笛在哀怨凄婉的诉说;而伴奏声部却紧张急促,好似小提琴的振音。这类似京剧中的“紧拉慢唱”,反映出作曲家内心的矛盾与不安。演奏时要注意不同声部音色和情绪上的区别。

练习曲三:此曲未采用主题的变奏手法创作,调性不变,速度为活板。左手是二声部赋格,旋律连贯;右手模仿小提琴的跳弓奏法,采用分散的和弦音型作为陪衬。左右手一连一断,形成对比。第二段双手快速且强烈的三十二分音群跑动,极具戏剧性,为由第二变奏进入第三变奏作了充分的准备,预示了情绪上的巨大改变。

练习曲四(第三变奏曲):采用卡农的创作手法,左手比右手主题晚两拍进行模仿。强有力的和弦连续的进行,好似一首雄壮的进行曲,气势宏伟。演奏时特别注意运用大臂的重量,甚至以全身之力来发音,务求松弛、饱满,有共鸣的音响效果。踏板仍应以和弦的不同性质为依据进行变换。

练习曲五(第四变奏曲):采用跳音弹奏的形式进行创作,包括音程、八度、和弦的跳音,速度较快。左右手的旋律交替模进,轻巧活泼,诙谐幽默,好似一首谐谑曲。弹奏时应注意指关节及手腕的稳定,要发出结实的声音。

练习曲六(第五变奏曲):这段变奏为快板,且情绪非常激动,有着山雨欲来的气势。和声织体丰富,旋律与伴奏声部交织在一起,演奏难度较大。弹奏时要注意是,伴奏声部要随着情绪上的变化而有所起伏,同时左手要清晰地奏出隐伏的旋律。

练习曲七(第六变奏曲):调性转为E大调,色彩明亮,速度为很快的快板。整曲都是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所组成的音群进行,且强弱对比异常激烈,常有突强或突弱的变化,如狂风骤雨般给人以紧迫感。此曲对演奏者的节奏驾驭能力要求很高。因为是弱起,所以节奏重音、节拍重音以及旋律重音都不是简单的重合,演奏时应以旋律重音和节奏重音为主,并用踏板加以强化。

练习曲八(第七变奏曲):此曲又回到了原调,速度为行板,演奏的技术难度很高。不但声部交错,织体也相当复杂。由于在旋律音的间隙加入了装饰性质的六十四分音符小音群,在演奏时极易破坏旋律的清晰度和连贯性。但这些急速且短暂的音群,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给人以强烈的不稳定感。因此,演奏时就要尤其突出旋律音,并使其尽量的连贯和完整。

练习曲九:这首采用了主题的变奏手法创作,为断奏形式的急板,并力求急速的弹奏。音色上模仿木管乐器的音响效果:力度上由PP到sf,想象着先由一只木管乐器演奏,随着音乐的发展,各种乐器不断地加入,最后达到整个乐队合奏的效果。演奏时应注意声音的集中,指尖要抓住琴键,并把独立的跳音演奏成连续的、层层递进的效果。

练习曲十(第八变奏曲):这段为不太快的快板。左手以十六分音符的密集跑动为主,右手配以短促的和弦。整曲在演奏上采取强弹的奏法,使人感到气势波澜壮阔。演奏时要注意大臂的放松及指尖重力的转移。

练习曲十一(第九变奏曲):升G小调的行板。右手的旋律如乐曲般悠扬动听,左手以阿尔贝蒂低音伴奏的变体为衬托。左右手常以五对四的形式出现,这种不对称的节奏,或多或少呈现了舒曼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潜藏于灵魂深处的自我挣扎。

练习曲十二(结尾):终曲为降D大调华丽的快板,旋律取自马希纳的歌剧《圣殿骑士与犹太女郎》中的乐段《令人自豪的英国》,并以此向斯顿代尔?贝内特表示敬意。虽然终曲并不是主题的变奏,但它也有着主题的因素主题的那四个音在连接部出现过。此曲具有回旋曲性质,而交响曲式的风格在此也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终曲比较长,演奏时要注意各部分在情绪上的衔接,把握整体的感觉。

==========
巴托克《钢琴组曲》作品14(Sz62),作于1916年2月,是一组融合了浓厚的民俗性节奏与个性化音乐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旋律风格和创新的和声手法,流露出巴托克纯朴率直、真挚的情感。此组曲在巴托克作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巴托克所作的钢琴作品大多是用匈牙利以及罗马尼亚民歌编曲的小品。但这部《钢琴组曲》在风格上却和以往有所不同,并没有将民歌的素材直接拿来使用,只是用了舞曲风格的节奏、主题的音阶等来加强乐曲的民族色彩。这是他钢琴作品中最受欢迎、最常演奏的曲目之一。1913年巴托克旅行到北非,研究并采集阿拉伯农民音乐,此音乐更是成为他日后所创半音体系的来源,也是创作本组曲的节奏灵感与旋律动机的来源。

此曲在形式上属于古典结构的组曲,全曲为四个乐章,以原创的主题写成,深受民歌的影响,巴托克在乐章程序安排上费了一番心思,为求达到逐次加快的效果,分别以Allegretto,Scherzo,Allegro molto的秩序排列,接着在渐快的三乐章后,忽然衔接一首缓慢的终曲。如此安排使音乐上感受到沮丧的情绪,但颇具个性非常特别。

第一乐章,小快板。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舞曲,来自于罗马尼亚舞曲的灵感,具有浓厚的民俗音乐色彩,主题采用罗马尼亚节奏风格。2/4拍,速度为每分钟四分音符120拍,或106拍。乐曲为三段式结构,采用了许多全音音群及全音音阶,并且强调增三和弦及增四度或减五度的运用。

第二乐章,诙谐曲。3/4拍。

第三乐章,甚快板。这是巴托克深受北非阿拉伯民谣的色彩影响,有感而发,自创的题材,具有一股狂热感,自始至终在疾风暴雨、险象环生中,循环摇摆式的固定低音奔驰下,最后迈上胜利的顶峰。

第四乐章,如歌的行板。此乐章与前三乐章的性质迥然不同,突然进入凄凉孤寂的意境,一种来自内在的音乐表达。此曲给人的感受是凄凉孤寂而悲痛,一直缓慢如梦幻的终曲,虽然有许多不协和的音程,但却要以极柔和、极富表情地弹出,它的意境很深,较难捉摸。它的渐强与渐弱是细微的,需刻意谨慎地来表达曲中极其深刻的含意。在此乐章中我们听到的是细腻且极具内涵的音质。

巴托克的这部《钢琴组曲》,从质朴的民间音乐中汲取创作源泉,把属于多种性质风格的古老曲调、内在特质转化成自己的音乐,旋律具有崇高古朴和异国情调的特色,他将西方作曲的高度技巧,与民族民间音乐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创造出了既有匈牙利风味,又富有现代气质的新音乐语言。
==========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作于1862-1863年。勃拉姆斯把这部变奏曲当作练习曲而作,共28段变奏,与《亨德尔主题变奏曲》并称为他变奏曲创作的巅峰。其主题取自帕格尼尼所作《24首随想曲》(作品1)中最后一首a小调主题。当时舒曼作过《帕格尼尼狂想曲的练习曲》(作品3)、《帕格尼尼狂想曲的演奏会练习曲》(作品10),勃拉姆斯创作这部变奏曲,似乎也是向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挑战。这部变奏曲14段为一卷,共两卷,其中穷尽钢琴表现技巧的变化,所以克拉拉·舒曼认为是一部“魔术师的变奏曲”。

专辑曲目:
01.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Op.10 No.3 - 1. Presto
02.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Op.10 No.3 - 2. Largo e mesto
03.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Op.10 No.3 - 3. Menuetto: Allegro - Trio: Meno mosso
04.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Op.10 No.3 - 4. Rondo: Allegro
05. Schumann / Etudes Symphoniques Op.13
06. Bartok / Suite for Piano Op.14 - 1. Allegretto
07. Bartok / Suite for Piano Op.14 - 2. Scherzo
08. Bartok / Suite for Piano Op.14 - 3. Allegro molto
09. Bartok / Suite for Piano Op.14 - 4. Sostenuto
10. Brahms /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Paganini Op.35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4-7-1 03:16

Powered by BBS.DGXY.CC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