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C 【古典音乐】哈农库特《交响乐作品录音精选辑》5CD. 2009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3530

主题

3

回帖

5万

音符

超级版主

积分
8279
发表于 2024-6-5 08: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ver.jpg



back.jp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古典音乐】哈农库特《交响乐作品录音精选辑》5CD. 2009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The Symphony Collection
演奏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欧洲室内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尼古拉斯·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录音时间:1987.6-1999.10
发行公司:Teldec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2564 69004-9

专辑介绍: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哈农库特1987年6月-1999年10月间的交响乐作品演奏录音,包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布鲁克纳的作品。参加录音的是四支欧洲老牌著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欧洲室内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尼古拉斯·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1929.12.06-2016.03.06)奥地利指挥大师,擅长指挥前浪漫主义时期以及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作品,音乐风格原汁原味独具特色。哈农库特属于那种“本真派”的大师,他指挥生涯掀起了一番“古乐风”,当然带有这种风气的还有诺灵顿爵士和加迪纳爵士等等,不过哈农库特一直是这股风气的领航者。哈农库特不但擅长小型的古乐队,对现代大型乐队同样驾轻就熟。哈农库特能将古乐演绎得很“现代”,也可将现代作品处理得很“古典”。他的古乐演绎方法用在现代乐队,既深刻表现原作的精神和基本的风格,又具有现代的音响和时代的特征,理性和感性结合得非常之好,那种哲理之美让听者回味无穷。

===========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Hob.I:94,作于1791年。其曲名是因为第二乐章突然出现全合奏,加上定音鼓的强奏。英国用感情名词“惊愕”,德国则称为“击鼓”。据说此曲首演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贵族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族吓了一跳。贵族们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傻了眼的贵族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第一乐章,G大调,柔板-活泼的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从一段如歌的柔板开始,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分别奏出,然后浪漫派似的渐弱。主部主题是舞曲般的音型和匈牙利吉普赛的曲调,由小提琴奏出。副部主题并不具备旋律性,只是弦乐上的节奏音型。发展部非常简练。整个乐章的性格是妩媚优雅而不深刻。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海顿交响曲中最受欢迎的乐章。主题用最单纯的民歌风格,听起来像一首童谣,小提琴轻柔地奏出后,声音更轻地重复一遍,乐队突然爆发出一个响亮的和弦,让人猛地惊醒,这就是“惊愕”。这一乐章的曲式是主题和四段变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小步舞曲的速度极快,嬉戏幽默的性格使它完全不像宫廷式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终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回旋奏鸣曲式。海顿喜欢把回旋曲的华丽活泼与奏鸣曲的复杂变化结合在一起。乐章以两个展翅飞翔,散发着活力的主题为基础,进行速度很迅猛。对于海顿时代的提琴演奏技术,这个乐章的难度很大,即使现在也不容易。

==========
海顿《D大调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Hob.I:104,作于1795年,这是海顿最后一部交响曲,标题系19世纪以后所命名,与内容无特殊关系。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d小调,16小节的序奏在属音上半终止。主部为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8小节反复而成对比的两个乐节构成,经过部有巧妙发展。第二主题以轻快的节奏,发展部先以第一主题发展开始,第二主题动机再与第一主题3小节动机交错发展。

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3段体,主题还是两小节构成的两段体.中间部为g小调,变奏形态。主题以降B大调,回复g小调,再转回G大调,在变调中音型亦予变形。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D大调。小步舞曲主题由两个各8小节乐节构成,两段体。在小步舞曲重复前,有10小节经过部,双簧管与第一小提琴齐奏,后半部为长笛独奏。

第四乐章,终曲,抖擞地,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后半高八度来对比,大提琴与圆号以主音持续低音表达,主题表达后有长大的经过部。第二主题以弦乐对位形二分音符移动为基础,发展部先是第一主题动机发展,然后是经过部动机、第二主题动机发展。再现部后有大规模的终结部,再现部第二主题再现时,长笛助奏有优美的表现。

==========
贝多芬《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作于1794至1796年。此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音乐元素,幽默通俗又带有舞蹈性。某些部分的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满了欢乐的喜剧性,轻松诙谐,展现了舞蹈性的主题。此曲的和声手法、浓重的管弦乐笔法,呈示部结尾处的定音鼓,第三乐章中行进级攀登的曲调、疾快的速度、突然的转调,恶作剧式的休止符,这一切都处处隐伏着未来贝多芬的所有因素。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价:这是一首年轻人对自己的梦境微笑的诗篇。它是欢快的、懒散的;人们能从中体会到对快乐的希冀和渴望。(但在引子中的某些段落中,在快板的阴郁低沉的乐声中,在荒诞的喈瞎曲里,人们激动地感受到这位年轻作曲家身上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人想起波提切利在《圣家庭》中所画的圣婴的眼睛——从那双婴孩的眼睛中已可窥到未来的悲剧。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引子,主题是舞蹈性的。第二主题是双簧管和长笛的对答。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仍按奏鸣曲形式写成。乐章的气氛宁静、幽雅,是多情善感的表现。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快板,实际是诙谐曲,有极快的速度,频繁冒出的节奏重音,瞬息休止的与急剧的力度对比。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回到模仿海顿:奏鸣曲——回旋曲的曲式,充满欢乐的喜剧性,似乎充满了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笑声。

==========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作品67,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它主导了第一乐章,并在整个交响曲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整部交响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发展,从c小调第一乐章的冲突与斗争,发展到c大调末乐章的胜利与喜悦。最末乐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乐章在篇幅上更长、在声音上更有力。

生活中有苦难、失败和不幸,也有欢乐、成功和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是,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与厄运抗争、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丰功伟绩,这就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意蕴。整部交响曲以四个乐章的形式从多方面揭示了这种斗争性思想,其中的第一乐章充满紧张性、严峻性和悲怆的气氛,是整部交响曲的基础,体现出各种情绪的对置和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

第一乐章,乐曲开始的主题被贝多芬称作“命运的敲门声”,它是乐章的第一主题,阴暗、冷酷、威严,以很强的力度在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中奏响。接着,主题以弱的力度急促地出现在各个声部,似乎是一声巨响后的余音,也似乎是厄运在四处蔓延。随着力度的渐强,命运主题在乐队合奏的轰鸣中又一次出现,并稍加变化向前冲去。它开始时有些惊慌不安,以后逐渐活跃起来,试图主宰一切。突然,两个强烈的和弦将它阻截住。瞬间的沉寂之后,嘹亮的号角声在圆号声部奏响。随即,抒情的第二主题呈现,这是作曲家内心的写照,在这安谧、温暖的音乐中作曲家表达了渴望安宁的心境。此时,躲在低声部的命运主题越来越执拗、坚决,伺机重占领地,然而,一个强有力的坚定的旋律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将它淹没。在这段音乐的末尾仍可听到厄运的挣扎声。

第二乐章,凶残的命运终于露头了,它阴暗地、无休止地在各个调性上反复着,寻找着时机,窥测着空隙以闯入人的生活、主宰人的一切。接着,号角性音调响起,它在召唤人们奋起斗争。渐渐地,音乐的力度在减弱,音区频繁交换,音调低抑、不稳定,似乎是对斗争产生怀疑、动摇。突然,命运主题又凶猛地闯入,它粗野地呼号着,在大爆发的高潮中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重新回到第一乐章的音乐,但略有变化。在这里,命运主题仍旧四处蔓延,时而不安,时而跃跃欲试。突然,双簧管奏出一段缓慢而忧伤的音调。使它停下了脚步,这音调仿佛是对不幸命运的哀叹。随后,命运主题继续向前进行,试图主宰一切的势头愈发强烈。当第二主题奏响时,阴霾暂时消失。但厄运不肯罢休,直到强有力的坚定旋律把它吞没。乐章结尾,人与命运的搏斗更加激烈。开始时,命运主题以强的力度、宏大的音响傲然伫立,而后,号角性的音调奏响,它同小提琴奏出的不断上行的音流一起形成了一股驱逐厄运的力量。几经搏击,人还是没能摆脱凶狠残酷的命运,音乐在命运主题不可一世的锐气中结束这一乐章。

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描绘出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乐章开始时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乐队全体奏出辉煌的第一主题,然后用弦乐表现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像是无边无际的人群,汇成了欢乐的海洋。接近展开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经不再像第一乐章时那样强劲,反倒像是对过去斗争的回忆。在尾声部,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呈现出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群众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寓意这场与命运的决战,最终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
莫扎特《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KV.551,作于1788年。此曲是莫扎特三大交响曲的压轴之作,其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也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此曲还是均衡对照的典范。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最高的创造神之名,把它作为此曲的别名是十分相称的,但这并非莫扎特本人订的名称,而是后人加上的。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4/4拍,奏鸣曲式。是一个灿烂生辉的乐章,各主题对比鲜明,为数亦多。呈示部演奏两遍,第一主题为C大调,从一开始即以齐奏上行音阶呈现,显得庄严而堂皇。第一主题后半部分则是小提琴与长笛的亲切交流,在小提琴与大提琴高音区的带领下引入G大调第二主题。第二主题充满了活泼的气氛,音乐形象生动。发展部经过大量频繁转调,紧张的戏剧性气氛让人耳不暇接。再现部的两个主题皆由C大调奏出,情绪一直保持快乐,并推向明亮的结尾。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3/4拍子,奏鸣曲式。与其他乐章形成对照,不甚华丽,但显得庄严堂皇。第一主题为F大调,弦乐器奏出了如歌如泣的旋律。在进入第二主题之前,乐曲以c小调呈现,并加入中提琴的减七和弦分声部,使乐曲基调变得不安。第二主题为C大调,旋律依旧柔美亲切。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C大调,3/4拍。这是庄严的宫廷风味小步舞曲,乐曲的主题照搬了贝多芬谐谑曲中的下行半音阶。三声中部很像海顿式,但规模要比海顿的大些。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C大调,2/2拍子。融合了作曲家一生中完成的五段经典旋律。整个乐章以对位手法展开的,它充分连续地应用了赋格法的技巧,完美地融合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从而达到白热化高潮。

==========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D759,作于1822年。此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本曲未完成而终,这为它增添了许多穿凿附会的谣言传说,甚至有人将它杜撰成故事,拍成电影。如此一来,此曲更是家喻户晓。

第一乐章,这是比较简单的奏鸣曲形式,引子是由低音弦奏出富有暗示性的旋律,名指挥家温加纳形容为“好像是来自地底世界的声音”。这段旋律,在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中都担任重要的角色。这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亮相,奏出一段极为低沉的下行旋律,包含了忧郁、压抑的情绪,又好像是作者在沉思,思考着一些不愉快的、难以解决或面对的事实。接下来弦乐器共同奏出较为急促的的十六分音符,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并以此作为第一主题的背景。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下,木管乐器奏出了b小调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听起来带有淡淡的悲剧色彩,给人一种沉重的、抑郁的感觉,像是作者的脑海里此刻充满着对现实悲观的思绪。圆号在第一主题的尾部吹奏出一个长音,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回响感。经过长音的回响与简短的发展,铜管乐器插入了一个过渡部分之后,接着在切分节奏的伴奏音型衬托下,G大调的第二主题的旋律由大提琴拉出。切分节奏让人之前那忧郁的情绪有所减轻,增加了一些轻快、明亮的色彩。第二主题的旋律有一种明显的舒伯特式歌唱性,如此的悦耳,表现出优美欢快的情感,像是作者此刻的心中又泛起一丝乐观的情感、美好的画面。

接着,由小提琴重复了一遍第二主题之后,整个乐队进入一小节的休止,随后乐队突然来了一次小爆发,奏出了两个阴晦的小三和弦,之后不稳定的增六和弦出现,紧张的气氛把第一小提琴逼上极高音区,第二主题进而得到发展。在木管奏出的切分音引导下,弦乐高低声部一唱一和,总体上又让人感觉到一种不稳定的紧张感,欢快的情绪不断被忧郁所压制。随后,第二主题继续接替上升的展开,好像快乐情绪在努力挣扎,并且最终渐渐地归于低沉。这就犹如作者的思绪开始在乐观与悲观之间不断盘旋,但寻求欢乐的欲望却始终无法抑制黑暗的现实对身心带来的重压。这时,突然迸发出一个b小调主和弦,属七和弦连接过后,就以上面所述的结构,发展地反复了一次,象征着作者的内心还在不断地起伏、斗争中。

接下来,第一主题的初始低音第三次出现,以及乐队全体强力地奏出很长的一段从引子延伸出来的发展部分,频繁的转调将第一乐章的悲剧、压抑的气氛推向高潮。弦乐再次奏出了急促的十六分音符,铜管不断奏出强有力的长音,金属的音色如此震撼,弦乐与铜管乐的旋律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冲突,再加上急促连续的鼓声营造的一种沉重的背景,更渲染出高潮的气氛,让人的内心充满紧张感,无法稳定。随后,弦乐的振弓渐弱和滑音使强烈的悲剧气氛有所缓和,并引导出了悠扬的长笛声,高潮就此弱化下来,第一、第二主题再次出现(第一主题仍用b小调;第二主题最初用D大调,之后用B大调),并且第二主题配器上又得到了改变与发展,表现出了一种内心挣扎般的情感色彩。乐章的尾声依然是第一主题的重现,依然是那么的厚重、低沉,让人感觉悲剧终究无法逃避。

第二乐章,为了满足E调铜管乐器的要求,该乐章特意采用E大调。整个乐章行如流水,布局和发展都舒缓自然。这一乐章的主题十分出名,是一个旋律优美的典雅主题,圆号、单簧管奏出和弦后,第一主题最初由第一小提琴呈现,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充满幻想的意境。第一主题的中间部分是由木管乐器奏出的,加上了庄严的圆号和颇有分量的小号和定音鼓做伴奏,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主题用升c小调,听上去没有第一乐章的忧伤气氛,但弦乐的断奏依然是贯穿第二主题的不稳定因素。根据乐器逻辑顺序,作者省略了发展部,直接返回第一主题。再现部的调性布局与第一乐章类似(第一主题用原调;第二主题先用a小调,之后用e小调)。乐章的尾声出现了新的和弦,弦乐用很弱的力度奏出长音,似乎要进行到降A大调的时候,却返回了E大调,使人感到新奇。

==========
门德尔松《A大调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作于1831-1833年, 受伦敦爱乐协会之托而作。1847年出版,题献给伦敦爱乐协会。 1833年5月13日由伦敦爱乐协会首演,门德尔松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是在意大利期间创作的,其中采用了一些意大利民间素材,所以门德尔松自己称它为“意大利交响曲”。整部作品抒情优雅,充满浪漫气息,抒写了门德尔松对意大利节日欢乐景象的美好感受。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A大调,6/8拍,奏鸣曲式。评论家认为开头木管的表达就象意大利明媚的阳光,而小提琴象在召唤人们去探险。随着乐章的展开,人们仿佛置身于意大利那片美丽的国土。这个乐章,门德尔松充满信心,他说他自己“觉得象个青年王子”。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d小调,4/4拍,引子部情调凄美婉约,基本部分如歌略显兴奋,人称为“朝圣进行曲”。据说是门德尔松在拿波里街上看到宗教行列后产生的乐思。

第三乐章,稍快的中板,A大调,3/4拍,三段体,主题优美,具有民间舞曲特点。这个优雅的乐章更接近于18世纪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急板,a小调,4/4拍,回旋曲,萨塔列罗舞曲体裁。萨塔列罗(saltarella)是一种古老的意大利舞曲形式,这个乐章表达的是罗马狂欢节的喧闹场面。乐章的结尾,寻欢作乐的人们似乎四散逝去,但眼看要远去时却又高潮迭起,效果非常强烈。

==========
舒曼《d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120,完成于1841年,在妻子克拉拉·舒曼22生日的时候他将这部作品当做生日礼物献给了她,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克拉拉的影响,而且在首演时这部作品得到的回应并不好,于是舒曼把这部作品收了回去,再在差不多10年后的1850年至1852年两年间重现修改了配器,并对作品结构进行了修改,比如对于一些分句的延长与缩短,这主要体现在首末乐章之中,他将首末乐章中音符的长度一分为二,从而将每一小节的长度延长为原来的两倍,这样使得演出时乐曲的节奏加快了不少。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比修订前音响更好,更有效果”。

第一乐章,甚慢板-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这一乐章从一段缓慢的引子开始,引子主题是一段歌唱性的旋律,一开始在定音鼓的引导敲击下由大管、单簧管和弦乐组奏出,引子主题显得很忧郁,显然是小调风格,但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由它发展而来。引子主题奏出后便不断在积聚力量,不断向前发展,直至孕育出第一主题。第一主题由一段渐快的旋律向我们快速走来,在第一主题陈述完成后进入第二主题,但这个主题让人很容易辨认出只是第一主题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可以说这个乐章是没有第二主题的,或者可以说是第一主题的结尾部分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开始先是原调完整复奏第一主题,接着进行第一主题后半部分的变化发展,在铜管乐器吹响的背景下气氛显得很阴郁,出现新的音型,新的动机,整个氛围都产生了变化。然后动机不断发展,迎来高潮,由弦乐组和铜管及定音鼓的对位来发展新动机,调性也转变为大调,是新主题的结尾部分。整个乐章后半部分都将是该新主题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乐章,浪漫曲,甚慢板,a小调,三部曲式。乐曲的基本主题由第一双簧管和大提琴乐曲开始呈示,该乐章舒曼曾说过主题象征的是他的妻子克拉拉,该基本主题旋律代表了克拉拉,虽然是小调风格,但旋律中充满了作者对克拉拉的爱意,在三部曲的第一部分结尾作者还对克拉拉主题进行了应答,配器同样是双簧管和大提琴,而第一部分中段则可以看成是第一乐章引子主题出现后的发展段,两者及其相似。乐章中段则变为D大调,由优美的小提琴独奏开始,这段独奏是整个乐章最美妙的部分,小提琴奏出的三连音和弦优雅明快,让人流连忘返。再次回到克拉拉主题,乐章进入第三部分。调性回到a小调,配器也加入了大管,由大管、双簧管和大提琴来合奏,但并不完全,只是第一部分的简短回顾后就结束了。

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d小调。基本主题开始便呈现,浓浓的卡农风格,在原调重复基本主题。乐曲中段出现后,很容易可以听出就是上一乐章小提琴独奏部分的旋律,只是调子转为降B大调,小提琴在不同乐器的伴奏下流淌着上一乐章的美妙旋律。接着回到基本主题,基本无变化,之后再度出现,随后力度慢慢减弱,消失。紧接着一段过渡后不间断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慢板-快板,d小调,幻想曲式(奏鸣曲式)。乐章开始是一个由小提琴奏出的小调引子,但音乐色彩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在定音鼓和小号等铜管乐器强奏下,引子已经转换成大调,显得很光彩夺目而又迫不及待。紧接着全队齐奏迎来了熟悉的旋律,第一乐章的新动机主题,但又有所不同,乐句整体富有进行曲的风格,而且是D大调。短暂过渡,由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A大调的第二主题,第二主题显得很梦幻,一段过渡乐曲来到了发展部。发展部先由第一主题的前半部分的附点音符节奏的赋格段开始。接着进入发展部第二部分,即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中间的经过部的发展,由圆号引导,很容易辨认。进入再现部,这里作者省去了第一主题的再现,而是只再现了第二主题和呈示部的结尾。进入结尾,结尾旋律也是一个新的赋格段,让人听起来显得很奔放豪爽,最后乐曲结束在乐队激情四射的演绎中。

==========
勃拉姆斯《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勃拉姆斯的这部交响曲以意志坚强、富有毅力、梦想孤独、寂寞追求等形象描写,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自己,并且他的创作特点也随之展露出来:粗犷旋津;强有力节奏;柔和的乐队色彩;管乐器在较低音区与弦乐混用等等。这部作品还有另一称谓,舒曼的妻子克拉拉称之为“森林的牧歌”。

第一乐章,活跃的快板,用奏鸣曲式写成。在这个乐章里,很具特色的是法国号柔和的独奏、管弦乐温暖的音响、宽广音程的和声以及勃拉姆斯自己特有的严谨情感,他们都是“皇冠”上的璀灿的珍珠。

第二乐章,行板,用A-B-A的三部曲式写成,但采用有奏鸣曲的发展手法。这一乐章,主要体现一种宁静、安逸而庄严的情绪,在中间部分,一度出现一些微微可见的激情增涨和突然消退,这种情况接近于悲剧气氛里的想达到而暂时又没能达到的感觉,一种悲剧性的闪光总是在远处出现的感觉。

第三乐章,中速抒情的,速度较为自由,用三部曲式写成。这个乐章完全符合于古典的诙谐曲,只是勃拉姆斯在他的创作中往往有意识地规避贝多芬的三拍子诙谐曲所特有的那种炽热的幽默感,避免采用逸出常规的那种节奏、音色和力度。

第四乐章,戏剧性的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篇幅几乎是全曲的三分之一,音乐的紧张情绪达到了顶点,从而形成了整个交响曲的高潮,它生动地展示了暴风雨中的英雄性格。

==========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作品95,作于1893年5月。这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此曲中有两个音乐主题被改编成流行的短曲,一个是歌曲《思故乡》,是由第二乐章改编;另一段是第四乐章高亢兴奋的主题改编的铜管乐,经常在各种庆典活动中演奏,也是学生乐团喜爱排演的曲目。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对故乡无限深情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思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该乐章的开头部分( 终曲,快板,奏鸣曲式)后被定为国际展览局曲。

==========
布鲁克纳《E大调第七交响曲》作于1881-1883年。评论家们称作为《英雄交响曲》。创作这部作品时,正直瓦格纳去世,其中第二乐章为瓦格纳的悼歌。此曲是布鲁克纳的第一部攀上欧洲乐坛的名作,使得他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此曲既有宏伟的史诗规模,又在曲式上有着大胆的创新,拓展了交响曲的形式。

第一个乐章是一个中庸的快板。乐章的一开头犹如清晨的烟雾渐渐升腾弥漫,很有《罗恩格林》序曲的意境,第一乐章便在这种安详与柔和中展开,木管的缥缈与弦乐声部的轻柔反复最终汇聚成一股不断升华的主题,并在管乐的雄壮威严的号角中将乐章带入一种宽广坦荡的气氛,而在木管声部的再次独奏后,乐曲似乎进入了一种神秘肃穆的境界,铜管声部庄严的令人略感不祥的感召后,乐曲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这种看似平和的气氛下却孕育着荡气回肠的激情,经过几次回旋往复之后,乐曲进入又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个安详的主题,而这一次却在弦乐营造出来的不断上升的氛围下升华并超脱,最终犹如日出云层般的绚烂辉煌。

第二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著名的乐章,不仅仅因为这个柔板竟然长达23分钟,而是因为无论从感染力还是这个乐章在以后引来的非议都促使它成为音乐史上最着名的柔板之一。布鲁克纳创作这部乐曲时,刚好得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而且作曲家还在其中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的着名乐段,所以这一乐章被认为是为瓦格纳所创作的挽歌。乐曲庄严而缓慢,表达哀愁但并不伤感,却有感恩赞的崇高,并将弦乐的颤音发挥到极致。这篇升华的乐章之中,时而插有温暖抒情的旋律,也许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旋律击罄于耳边,却回荡在心间,耳所闻,心所思,情所动,如何令人不泪颜。乐曲升华到极致,如夕阳般辉煌,此后又静谧安详,如秋叶般凄美沧桑。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多了一分庞然大气。

第三乐章是一个很快的谐谑曲,铜管乐主导下的主题激情飞扬,有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有如对不平命运的反抗。中间的部分却缓慢而柔和,似乎是对第一乐章的回应。终乐章是一个不太快,但是很激动的快板。小提琴轻盈跳跃的前奏引来了一个博大的主题。铜管乐令人紧张而阴暗的命运主题打断了这种安详,而后便是悲怆的反击主题。这一过程反复出现,而每次雄壮庄严的主题过后都紧紧跟随着高洁如圣咏的弦乐主题及其变形。

第四乐章又回到了开始那个蠢蠢欲动的主题,并升华到无比宏伟的气势,宛如天国般壮观,仿佛是对死亡的战胜。

专辑曲目:
cd1
01. Haydn / Symphony No.94 in G major 'Surprise' - 1. Adagio - Vivace assai
02. Haydn / Symphony No.94 in G major 'Surprise' - 2. Andante
03. Haydn / Symphony No.94 in G major 'Surprise' - 3. Menuetto: Allegro molto
04. Haydn / Symphony No.94 in G major 'Surprise' - 4. Finale: Allegro di molto
05. Haydn / Symphony No.104 in D major Hob I:104 'London' - 1. Adagio - Allegro
06. Haydn / Symphony No.104 in D major Hob I:104 'London' - 2. Andante
07. Haydn / Symphony No.104 in D major Hob I:104 'London' - 3. Menuetto. Allegro
08. Haydn / Symphony No.104 in D major Hob I:104 'London' - 4. Finale. Spirituoso
09. Beethoven /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 1.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10. Beethoven /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 2. 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11. Beethoven /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 3.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12. Beethoven /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 4. Adagio - Allegro molto e Vivace

cd2
01. Mozart / Symphony No.41 in C major 'Jupiter' K.551 - 1. Allegro vivace
02. Mozart / Symphony No.41 in C major 'Jupiter' K.551 - 2. Andante cantabile
03. Mozart / Symphony No.41 in C major 'Jupiter' K.551 - 3. Menuetto. Allegretto
04. Mozart / Symphony No.41 in C major 'Jupiter' K.551 - 4. Molto allegro
05. Beethoven /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 1. Allegro con brio
06. Beethoven /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 2. Andante con moto
07. Beethoven /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 3. Allegro
08. Beethoven /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 4. Allegro

cd3
01. Schubert / Symphony No.8 in b minor D759 'Unfinished' - 1. Allegro moderato
02. Schubert / Symphony No.8 in b minor D759 'Unfinished' - 2. Andante con moto
03. Mendelssohn / Symphony No.4 in A major Op.90 - 1. Allegro vivace
04. Mendelssohn / Symphony No.4 in A major Op.90 - 2. Andante con moto
05. Mendelssohn / Symphony No.4 in A major Op.90 - 3. Con moto moderato
06. Mendelssohn / Symphony No.4 in A major Op.90 - 4. Saltarello: Presto
07. Schumann / Symphony No.4 in d minor Op.120 - 1.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di molto -
08. Schumann / Symphony No.4 in d minor Op.120 - 2. Romanza: Andante -
09. Schumann / Symphony No.4 in d minor Op.120 - 3. Scherzo: Presto - Largo -
10. Schumann / Symphony No.4 in d minor Op.120 - 4. Finale: Allegro Vivace

cd4
01. Brahms /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1. Allegro con brio
02. Brahms /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2. Andante
03. Brahms /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3. Poco allegretto
04. Brahms /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4. Allegro
05.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1. Adagio - Allegro molto
06.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2. Largo
07.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3. Scherzo. Molto vivace
08. Dvorak /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 'From the New World' - 4. Allegro con fuoco

cd5
01. Bruckner /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 1. Allegro moderato
02. Bruckner /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 2. Adagio: Sehr feierlich und sehr Iangsam
03. Bruckner /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 3. Scherzo: Sehr schnell - Trio: Etwas Iangsamer
04. Bruckner /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 4. Finale: Bewegt, doch nicht schnell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5-1-20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