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B 【古典音乐】鲁普《Decca独奏录音全集》10CD. 2010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1862

主题

1

回帖

3万

音符

超级版主

积分
5028
发表于 2024-7-5 08: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ver.jpg


back.jpg


p1.jp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古典音乐】鲁普《Decca独奏录音全集》10CD. 2010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Complete Decca Solo Recordings
演奏家:拉杜·鲁普(Radu Lupu)
协奏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指挥:劳伦斯·福斯特(Lawrence Fost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70-1993
发行公司:Decca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478 2340


专辑介绍:
这套10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拉杜·鲁普在Decca唱片公司的全部独奏录音。包括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等四位德国作曲家的钢琴独奏作品,还附加一部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由劳伦斯·福斯特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担任协奏。详细介绍见周铭孙的文章《从内心最深处流向指尖和键盘》。

===========
贝多芬《两首回旋曲》作品51,分别为C大调和G大调两首。其中C大调作于1797年,G大调作于1802年。

1、C大调,优雅的中板,2/2拍,明显受海顿影响,结构为A-B-A-C-A-尾奏,主题A由小二段体构成,优美而柔和;B主题带有活泼性;C主题则是含切分音的激动音型。

2、G大调,优雅而如歌的行板,2/4拍,结构为A-B-A-C-A-B-A大型回旋曲,主题为优美的三段体。

===========
贝多芬《c小调三十二段变奏曲》WoO 80,作于1806-1807年间,主题非常短小,是一段体的小快板,仅八个小节,并有著巴洛克式的恰空舞曲风格,完整而强韧的上下旋律线,潜藏著惊人的张力与发展力。

开头3个变奏由含分散和弦的十六分分音符音群构成,在第四、五变奏速度变化后,第六变奏以三连音型给人印象深刻。接下的3段变奏,以十六分分音符的分散和弦作基础,第十变奏左手奏出强劲音群,至十一变奏达到第一顶点。十六变奏达到第二顶点。自十九变奏至二十一变奏,以六连音音群为基础,二十二变奏以八度赋格达到第二顶点。第二十三至二十五变奏变得非常轻快,到二十九变奏两手逆行,达到第四顶点,第三十变奏是半音阶进古的圣咏风格,有间奏意味,至二十二变奏,分散和弦支持音阶性音群,达到最高顶点。

===========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7,作于1800年,题献给路易斯·费迪南德王子,于1804年出版。此曲是贝多芬最早发挥其创作潜力的作品,是贝多芬真正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他本人对此曲也充满自信。与贝多芬以前的作品相比,此曲的管弦乐部分已逐渐具有交响曲的韵味,钢琴部分也能发挥出钢琴本身独特的风格,这两者浑然融合,构成宏伟的协奏曲。在这首作品中,他以往的钢琴协奏曲里的柔弱、单薄已荡然无存。他加强了钢琴作为主体的力度,使它的对应织入整个音乐发展,使结构更为恢宏,全曲洋溢着年青力壮的粗犷男性的作风,显示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已“更上一层楼”。而贝多芬的交响曲世界,也因此而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c小调,2/2拍,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整个乐章的第一主题,由木管部分奏出,然后才由全体管弦乐合奏发展;第二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与单簧管演奏,主奏钢琴随后出现,与管弦乐互相展开对话式的发展,显得威风堂堂。

第二乐章,广板,E大调,3/8拍,三段体形式。乐章主题由主奏钢琴静静地呈示,如祈祷般复杂、深沉的情绪回荡其间,更有醇厚的和弦来加强乐曲气氛。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2/4拍,回旋曲形式。乐章主题首先由主奏钢琴呈现,给人以疾步攀登山坡般的急促感觉,继而由双簧管予以反复和发展。乐章在进入回旋主题后,作为终结部的基础,灿烂地结束全曲。

===========
贝多芬1805年完成的两部钢琴奏鸣曲作品49(第十九、第二十)在出版时被冠以《简易奏鸣曲》的别名。这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改编曲,供其学生练习之用。其中的音乐之美非比寻常,是属于艺术品味极高的作品,就像两朵绽放的小花,虽不起眼却自有清香隽永之姿。

《g小调第十九钢琴奏鸣曲》作品49第一首,共分两个乐章:

第一乐章,行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出现了少见的感伤情怀,但随即愁绪散去,流畅乐观的第二主题如清泉沁入心田。第一主题动机以大调回归后呈示部结束,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以第一主题动机强奏引入,先是第二主题动机灵巧地变化,然后第一主题动机不断模进使得气氛严峻起来,第二主题动机再次加入后趋于不安和无奈。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两个主题统一至小调性并加入装饰音。尾声以弱奏的和弦音静静结束。

第二乐章,回旋曲:快板,回旋曲式,结构为ABABA。主题A满是充满童趣的快乐嬉戏,中间略有停顿后主题再次呈现。主题B为一段三拍子舞曲,前后热烈奔放,中间优雅而飘逸。接着主题A第一次完整重现,并直接过渡到主题B中间优雅部分的重现。主题A第二次重现时出现变奏,其动机在各个音区几番追逐。经缓和后进入更加轻快的第一主题动机构成的尾声,最终明快结束。

《G大调第二十钢琴奏鸣曲》作品49第二首,共分两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明快单纯,兴致盎然,如同在心旷神怡的美景中奔跑。经三连音连接段后,民歌风格的第二主题进一步抒发了轻松愉悦的情感。随后一连串起伏的三连音结束了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第一主题动机转为小调,色彩有些阴沉,在几次变调模进后迂回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三连音连接段稍有扩展,最后有力结束。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速度,回旋曲式,结构为ABACA。 主题A曲风优雅柔和,切分节奏显露出跃动感,经过渡后主题在高音区再次呈现。主题B欢快轻盈地流淌,高低音两条旋律彼此交织重奏,亮丽夺目。接着主题A第一次完整重现。主题C出现号角声,有如勇武地前进,一个平缓乐句与之对应,随后再次呈现。主题A第二次完整重现时加入了修饰。尾声综合了上述主题动机进行延展,最终轻声结束。

===========
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作品27第二首,有一个别名《月光奏鸣曲》,来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此曲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贝多芬把此曲献给他当时的学生朱丽叶·妲桂察蒂小姐。贝多芬曾对她一见倾心,但到下一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一个有地位的伯爵并结了婚。由于出身的天壤之别,二人劳燕分飞。

1800年是贝多芬思想上和创作上日渐成熟的时期。他这时的创作风格已抛开了早期奏鸣曲中的旧有的刻板的规则,而追求崇高的理想和新的表现手法,追求形式的完美性和内容的深刻性。《月光奏鸣曲》就是这样一部结构新颖之作,是贝多芬开始从古典乐派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第一乐章如梦如诗的意境,第三乐章奔腾抗争的激情,都个性化地表达出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每一个音符都深深地留下浪漫的气息。

第一乐章,持续的柔板,三段曲式。序奏是贯穿整个乐章的连绵三连音,犹如月光星星点点,营造出无边的幻想氛围。第一段主题宁静沉思地行进着,继而又略带忧郁地吟诵,在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后变奏出主题,呈现出些许的躁动不安。第二段主题像是过渡乐段,三连音持续地转调跑动,一次次唱出清澈透明的高音,随后不得不回到低沉的阴郁。第三段变化重现第一段主题,情绪较之前稍饱满一些。尾声第一段主题动机在低音区出现,伴随高音区第二段主题动机随意蔓延,含蓄地抒发出一丝伤感,最后轻轻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采用轻快雅致的断奏,在强弱和长短对比中行进。第二段主题先是突出铿锵的节奏,后又出现柔和恍惚的音调。第三段简要重现第一段主题后结束。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在爬升的琶音中出现强烈断奏,似狂涛汹涌,道出了不尽的愤懑。第二主题更像是急切的申诉,流动的快速音符配合强奏斩钉截铁。第三主题的短促音型振奋干练,凸现出坚强的意志。随后第二主题动机回归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先呈现第一主题动机,接着第二主题动机多次转调,第三主题动机变奏将音乐带入一个短暂的休止。再现部简要重现呈示部内容,情绪更为热烈。尾声中第一和第二两个主题动机表现情感更为不羁,在幻想性的装饰音流后以滚滚气势结束。

===========
贝多芬《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作品13,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 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此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此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此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贝多芬奏鸣曲中两部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之一(另一首为《送别》No.26)。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第一乐章,c小调,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宏伟的奏鸣曲式。开头是一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后转为快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 重板的引子充满古希腊式的悲剧气氛,雄辩的语调具有巨人的气概,绝无儿女情长似的缠绵悱恻,对命运的激愤之情和身处绝境却刚毅不屈的气度使听者热血沸腾。

第二乐章,如歌的柔板,似乎是贝多芬在第一乐章的激愤之后累了,需要休息一会而刻意放缓节奏。十分的柔和优美,使听闻此声的人如沐春风,仿佛在微风和煦的日子里安闲而惬意的生活,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柔软的一方面。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2/2拍子,回旋奏鸣曲式。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题动机有相通之处,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定的心态之中。一开头便是如雨珠倾泻而下的连奏,主部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欢笑的背后,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大调的副部主题虽然明朗,却也以急速的运动暗示着心态的不稳定。插部以一种宣言式的坚定语调表达了真正坚强稳定的意志。这个乐章的好几个段落都有贝多芬惯用的”签名式“结尾,让人领略到作曲家的自信和潇洒。

===========
贝多芬《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作品53,作于1804年,题赠给非常敬重他的才能、从精神到物质都给了他长期巨大援助的华尔斯坦伯爵,因而这部奏鸣曲也称为《华尔斯坦奏鸣曲》。此曲具有宏大的篇幅、交响诗般丰富的色彩和空前辉煌的钢琴技巧,描绘了阳光下的自然风光,展现了绚丽的诗意,给人有如仰望天空一样的阔达大度之感,鲜明地反映出贝多芬与大自然心心相印的情怀。根据这部奏鸣曲的音乐形象,有人也命名其为《黎明奏鸣曲》。

第一乐章,生气勃勃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以同音短促跳跃的节奏、明亮的倚音和灵巧的快速音阶生动描绘了晨曦初露、万物苏醒、小鸟欢鸣、溪水潺潺的景象。经过密集的转换过渡后,赞歌般第二主题宁静开朗,表现出在美丽自然中的陶醉和对光明幸福的向往。第二主题再次呈现时加入灵巧的三连音,并热烈快乐地跑动起来。第三主题出现波光粼粼的颤音,在微风吹拂下逐渐下行缓和后结束了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经呈示部结尾动机的铺垫之后,第一主题动机在不同调上模进,斑斓多彩的快速音型在高低音区飞跃,第二主题三连音型亦以不同调性翻滚。随后密集的上行音型从低向高形成白浪滔天的气势,于高昂之中再现部出现。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在高亢明亮、富于激情中似有一丝慨叹。扩大的尾声仿佛是第二个展开部,第一主题动机上下行音阶大幅起伏,快速音型连续更替,在冲击中展现自然的澎湃力量。第二主题唱出深情的赞歌引发一段沉思,随即第一主题动机活力无限地断然结束。

第二乐章,序奏:极柔板,三段曲式。这个短小的乐章实际上是第三乐章的导入部分。第一段主题音色甜美、音响柔和,如梦幻一般时隐时现,展现出自然风光的静态之美。第二段对主题进行变奏展开,低音部奏出旋律,高音部给予应和,面对美景直抒胸臆。第三段变化重现主题,类似呼唤的动机不断攀升,回落后稳定在主音上直接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回旋曲:中速小快板转最急板,回旋奏鸣曲式,结构为ABACA+尾声。呈示部主题A取材于当地采葡萄者的歌曲,在温暖的分解和弦伴奏下于清彻的高音区优雅、愉快地唱出。主题三次呈现,不断地丰满灿烂起来,一幅红日升顶、碧空万里的画面油然而生,令人十分感动。经过一段过渡,奔放粗犷的主题B在低音区出现。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气氛热闹欢腾。又经过一段主题A动机的转调过渡,主题A第一次完整地重现。展开部C段分成两个部分:先是激昂冲动的小调旋律,强力的顿音和奔涌的密集音流结合,如同晴朗的天空中突现乌云翻滚,带来了强有力的戏剧性因素。然后是主题A动机的一次扩展,依旧是密集的分解和弦音流不断转调模进,清澈而略显神秘,散放出精致的光辉。再现部随着热烈情绪的回归,主题A第二次简要地重现,逐步过渡至尾声。扩大的尾声仿佛是第二个展开部,这是一段主题A的大变奏。先是欢乐驰骋的最急板,激情冲破了藩篱;中间简洁和声上的旋律又像天使纯洁的歌声;最后回到最急板,以增强的力度和速度宏伟地结束。

===========
勃拉姆斯《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作于1853年。此曲音乐结构较为庞大,共由五个乐章构成,是勃拉姆斯音乐风格走向成熟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部奏鸣曲旋律恢弘且优美、和声织体丰富、情感浓郁、节奏多变,乐曲中带有一种压抑已久又亟待爆发出的情绪,中间段落为带有圆舞曲风格的谐谑曲,在整体上尤其注重情感和内涵的表现,勃拉姆斯的深邃、独特、浪漫与理性的音乐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f小调,3/4拍,奏鸣曲式。主部的开篇就是强有力的八度音程,勃拉姆斯的钢琴奏鸣曲开篇都是以八度和弦为第一个音,这是他奏鸣曲的特点之一。他擅长用八度音程或和弦来营造交响乐般的宏伟效果。主部的主题由F和弦开始不断地向高音区上升,像是一种坚韧的力量,像一棵大树迎着风雨积极向上地生长,直到看见太阳。气势磅礴、雄伟壮阔。在第7小节开始力量突然变得非常弱,像是沉积力量等待下一次的爆发,第7-16小节左手始终在重复三连音的节奏,这是主部的第二主题。这种节奏型在音乐当中非常有推动力,听起来就有心情慢慢澎湃的感受。右手的旋律像是犹豫的情绪在慢慢坚定,在三连音的催促下终于从纠结走向了豁然开朗。连接部运用了主部主题的音乐动机材料,力量开始变得非常强大。由连接部进入副部主题,优美且安静,这是非常唯美的一段旋律,仿佛在美妙的梦境中与主部的旋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左手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像是竖琴一样在轻轻拨动音符,带动着右手如歌般的旋律。接着是展开部、再现部,最后的结束部,调性结束在F大调。从小调开始,用大调结束,也是勃拉姆斯奏鸣曲的特征之一。

第二乐章,轻快的行板,降A大调开始、降B大调结束,2/4拍,复三部曲式(A+B+A+尾声)。这个乐章加入了诗人施泰诺的诗《年轻人的爱恋》。A段主题是由琶音上下行构成的旋律,柔和连贯、富歌唱性。B段运用了新的主题材料,4/16拍,降D大调开始。这段旋律非常静谧优美,像是一位少女穿着新裙子为心上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非常有意境,适合闭眼聆听。在热情洋溢过后,主题又回到A1段,最后进入尾声。尾声部分非常庞大,是全曲最具有强烈色彩的部分,也是最崇高的部分,力度渐强,旋律声部也越来越有激情,最后在辉煌的和弦中结束。

第三乐章,诱惑力的快板,f小调,3/4拍,谐谑曲,复三部曲式(A+B+A)。这个乐章具有很强的动力,还有类似于华丽圆舞曲的性质。A段给人以华丽高贵的感觉,旋律带有一丝活泼。B段从降D大调开始,音乐变得非常神圣,像是众人合唱赞歌一样,优美又庄重。随后音乐随着伴奏织体的变化开始变得活泼起来,渐渐恢复A段的音乐风格,直至A段结束。

第四乐章,速度行板,降b小调,2/4拍,幕间曲,单二部并列曲式。这个乐章勃拉姆斯加了个名字叫“回眸”。旋律灵感来源于施特劳的一首诗歌。这个乐章非常短小,A段由弱奏开始,音色如同月光一样洒下大地,有温暖静谧的气氛。B段伴奏织体由三连音变为五连音,开始很弱,中间突强,随后力度越来越弱,直至结束。

第五乐章,有节制的、速度自由的快板,f小调,6/8拍,回旋曲式(A+B+连接+C+A1+D+连接+A2+D2+尾声),结构非常庞大,篇幅较长。这是整部作品的终曲,也是最为辉煌华丽的一个乐章。A段从弱起开始,逐渐变强,在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回旋式下行,倾泻而下,越来越弱直至结束。B段采用新的主题旋律,非常优美,像一个姑娘在春风里,坐在海边望着海里的波浪,使人的内心一下就变得宁静起来。中间力度变强,情绪越来越激动,然后稍稍平缓,如此反复几次。连接采用A段的主题材料,自然地进入C段。C段转为D大调,非常轻盈,像是精灵在自由地来回穿梭。声音越来越轻,直至停止,仿佛穿梭的小精灵飘到远处看不见了。然后主题旋律又回到A1段。D段变为降D大调,旋律感觉就像正在缓缓升起的太阳,安静而庄严、温暖而柔和。渐渐力度增强,越来越强,好像太阳已经升上天空,慢慢地阳光洒满了大地,到处都充满了生机。连接采用A段材料变化而成,接入A2段。A2段的主题材料很明显是A段主题,但是在和声色彩上更为丰富一些。进入D2段,主题旋律更加朝气蓬勃,音乐逐渐达到全曲高潮,非常壮阔、热情狂放,华丽的音符将乐曲带入尾声部分。尾声采用A段主题材料,乐曲达到辉煌的极点,声音饱满有力,最后在和弦越来越强的力度中,华丽地结束全曲。

===========
勃拉姆斯《d小调主题与变奏曲》作品18a,为其第一号弦乐六重奏(Op.18)第二乐章的钢琴改编版,是勃拉姆斯1860年献给克拉拉·舒曼的生日礼物。

===========
勃拉姆斯为钢琴而作的《两首狂想曲》作品79,作于1797年,是钢琴曲中最有勃拉姆斯自己味道、被演奏得最多的名曲。

1、b小调,两段体先是热情而有张力的主部,其中两个乐念,第一是热情的,第二温和寂寞,类似格里格《培尔·金特》中的旋律。主部后的第二段,模仿风笛音调,富于田园风格。

2、g小调,奏鸣曲式,两个主题都极优美,发展部很长,赋予了各式各样的色彩,其中音乐评论家们指出有一种朦胧的像烟雾一样笼罩的含有恐惧的东西。

勃拉姆斯《间奏曲》作品117,作于1892年,其中包含了三首间奏曲,属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悲观情绪。这部作品以其简洁洗炼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勃拉姆斯钢琴创作的精品之一。

===========
在勃拉姆斯的《间奏曲》作品117当中,三个部分的情感既相对独立,但是又相互关联。在勃拉姆斯创作这部间奏曲作品时,其年龄已经达到了59岁,因此在其作品中也加入了很多对于人生和自我经历的回忆与感悟,而这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也有着这样的韵味。在乐曲的开头处,引用了灵感来源诗作的第一句话,“安详的睡吧,我的儿,安详而甜蜜的睡吧,看到你哭泣,母亲心如刀绞”。这样的诗句或许正与勃拉姆斯对于童年的回忆有着同样的情感联系。即使在童年时期家境贫寒,即使其童年可能并没有十分的富足,但是作为一个纯真的时代,作曲者的音乐中还是展现出了对于纯真童年时期的回忆与眷恋。

第一部分或许讲述的是勃拉姆斯对于童年的怀念,那么《间奏曲》的第二部分则是表现出了其成年之后的情感激荡。勃拉姆斯所爱的是一名叫做克拉拉的女子,但是克拉拉却是其恩师舒曼的妻子,并育有子女。出于对克拉拉和舒曼的尊重,勃拉姆斯并不能与自己所爱的人结成眷侣,但是却为了她而终身未娶。正是这样的情感经历,为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中注入了属于爱情独特的美好与哀伤,而其《间奏曲》OP.117中同样也带有这样的情感。《间奏曲》OP.117的第三部分,所蕴含的情感是勃拉姆斯对一生的总结与感慨,既有对命运的抗争、对音乐和人生的追求,同样也有对生活和衰老的无可奈何。因此,在第三部分中的情感最为复杂。

无论是什么类型、什么风格的音乐作品,具有高超的技巧与娴熟的演奏都不是能够打动听者的全部因素。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并且引发听众的共鸣,这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想演绎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的精髓,除了要掌握其演奏技巧之外,还要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自我的解读。《间奏曲》OP.117融合了勃拉姆斯对于童年的回忆、对于爱情的追忆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作为乐曲的演奏者,要想深刻的了解音乐作品当中的内涵,那么就要从作曲者的经历、人格和作品创作的背景入手,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进行解读。当演奏者对其中所蕴含的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时,再通过自身的感悟在自己的演奏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只有演奏者自身能够对音乐产生情感,才能借助音乐的情感来感染听者。

===========
勃拉姆斯《六首钢琴小品》作品118,完成于1893年,是勃拉姆斯晚期创作的一套极具代表性的钢琴小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把最擅长的创作技法:古典性与浪漫主义的融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音乐主题上,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丰富的和声、宽广的力度,再加上交错的节奏及迅速的转调等具有创造性的作曲手法,使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

这套作品由四首间奏曲,一首浪漫曲与一首叙事曲组成。克拉拉曾在日记中写道:“勃拉姆斯的曲子除了少许某些地方需要敏捷灵活的手指外,大部分都不困难。但是要表现其中的精神思想,则需要深度、敏锐的理解。演奏者必须将自己完全投入在勃拉姆斯的意念里,才能将这些曲子演奏得如同作曲家所想象的一般。”

一、间奏曲,缓慢而热情的快板。这首间奏曲精短且主题明确,无太多情绪的波澜起伏。从调性和和声角度看,整首乐曲调性布局较传统,和声变化十分丰富,且在整支乐曲之间应用了较多转调。从谱例看整支曲子的调性转换呈现出F大调→C大调→a小调→d小调→a小调的顺序标化特点。从39小节开始直至乐曲尾声,勃拉姆斯都用A大调主和弦作为这支曲子的结尾,其中大三和弦起到桥梁的作用,其是一种织体形式完成全曲,整支曲子充溢激情。同时每个小乐句均以三音当作一个小组,音符形式一致,且全曲应用大量模进手法,进一步分析乐曲旋律可知,乐曲中右手主体旋律十分宽广;而左手主题多属于三度、六度及八度音程方面的快速动作,均用分解琶音的形式开始伴奏。

二、间奏曲,温婉行板。这首乐曲用A大调,在曲子开始部分勃拉姆斯就表现出了非常温柔的情绪,用三部曲结构,第一段为(1-48)小节,第二段(49-76)小节,剩余的为第三段。这首乐曲34小节中的第三拍,36节中的中声、高声部分其主题均进行置换处理,且大量复调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乐曲的生动性。由于这一节中应用了很多独特的节奏类型,促使这首音乐听起来更富于流动感。在乐曲的中段,勃拉姆斯用卡农对唱形式阐释主题,而在最后一段重复第一段,深入发展了主题,这种重复在观众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叙事曲,充溢活力的快板。该段用短促的断奏展现出非凡的气势,奔放而热烈,其中中间一部分蕴含宽广的旋律气息,情绪十分柔和。其采用三部曲式结构,(1-40)小节为乐曲的第一段,有6个乐句加尾声,(41-72)小节为第二段,剩余部分是第三段。这首乐曲的调性是g小调,随后转入B大调,乐曲的整体节奏十分规整,其中每五个小节形成一个乐句,十分有力量、有激情。织体安排方面,用分解和弦式及和弦式,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衔接处从激情迸发逐渐转变成十分柔美的抒情,这种情绪的转折让整支乐曲显得更丰富,更圆满。

四、间奏曲,微微激动的小快板。A-B-A的三部曲式子结构,其中A段(1-50)小节,B段(51-104)小节,最后一段105小节到尾声。从乐曲开始为f小调,中间一段乐曲调性转变成降A大调,然后再恢复至f小调。整支曲子用卡农形式,将三连音当作主题动机,促使音乐不断地缓缓行进,其中节奏、音符的展开类似与故事的铺陈,另外,在乐曲中还朦胧地夹杂着丝丝不安之情。乐曲分为几个大乐句,其中第一大乐句为(1-4)小节前半拍,第二大乐句为(4-11)小节第1拍,第三大乐句为(12-15)小节,从第16小节开始,每隔5个小节作为一个小乐句,在节奏方面用三对二节奏类型,有一定的对比性。

五、浪漫曲,舒缓的行板。和第四首相似,这支曲子用典型的三部曲结构,分成A-B-A三个段落,其中A段为(1-16)小节,B段为(17-47)小节,最末一段是48小节至全曲尾声。乐曲初始曲调是F大调,中间部分是D大调,尾声又回归F大调。其中第一段4个小节是一个乐句,一共有4个乐句。从乐曲开始直至展开复调,高声、中声与低声相互融合。当乐曲首次表现主题时,主旋律呈现出八度特征,藏于和弦中间,左手右手同属于一个音节。从乐曲旋律方面看,中声部分主要呈现出高声部主旋律下方六度音的表现形式,并且中声部与高声部在和声方面保持同步,具有互相映衬的效果。

六、间奏曲,低沉悲凉的行板。这支曲子依旧沿用A-B-A的三部曲形式,第一段(1-40)小节,第二段(41-62)小节,第三段余下小节。当勃拉姆斯着手写这部分时,他计划将“苦恼的摇篮曲”当作慢板乐章的主题,其主要由降e小调的I,II,III级别音节组成,目的在于表达寂寞、伤感的情绪。随后从降e小调转入降b小调,最后回归降e小调的特点。从乐曲开始,右手展现出整首乐曲的调性,其宽广的旋律主要通过右手流动演奏。而左手伴奏将分解琶音当作走向,将和声当作减七和弦开始行进。整支曲子通过两个声部行进,直至第9个小节变为三个声部同时行进。中间一段的乐曲力度逐渐增强,主要由大量和弦组成。在第63小节回归无助、伤感的情绪中,而第(81-84)小节则流露出沉思的心理状态,乐曲力度的增强仿佛源自作者心中伤痛的呼喊。

===========
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作于1892-1893年间,萨尔兹堡附近的小城巴德-伊雪尔,是他晚年孤独悲伤之余,为克拉拉所写的作品,更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钢琴作品。此时,随着勃拉姆斯的姐姐和一些亲友的相继故去,勃拉姆斯黯然神伤,作品表达了勃拉姆斯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这套作品是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代表作品,乐曲中反映出其深刻的人生哲理思想。在乐曲创作上,勃拉姆斯虽采用简洁的曲式结构,但却将各种音乐元素,如和声、节奏、旋律及动机处理等作了丰富的变化,塑造了其独一无二的音乐语言。

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分别由《b小调间奏曲》、《e小调间奏曲》、《C大调间奏曲》、《降E大调狂想曲》组成。这部作品选用浪漫主义时期典型的性格小品体裁,没有加任何标题,但是其曲式结构紧凑均衡而具有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

第一首,b小调《间奏曲》,慢板。

第二首,e小调《间奏曲》,稍微激动的小行板。

第三首,C大调《间奏曲》,优雅且游戏般地。

第四首,降E大调《狂想曲》,坚决的快板。

===========
舒伯特《a小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D845,作于1825年,是舒伯特在世时出版的第一部钢琴奏鸣曲,在推出之时以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和深刻的哲理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品中旋律的歌唱性、内容的戏剧性以及情感的悲情性与之前相比都十分的新颖。曾有人将这首作品比喻成舒伯特的“悲怆奏鸣曲”,然而在悲怆情绪之后的是舒伯特对命运的反思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与升华,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舒伯特本人也特别喜爱这部作品并引以为荣。

第一乐章,中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以叹息般的音调开场,后跟的和弦增添了动力性,接着从忧郁的行进转至坚毅的表述。连接段同音敲击和轻声和弦形成强烈对比,引出自然流畅的第二主题,模进式上升音阶多次呈示,象征着对希望和光明的追求。随后叹息音调几次出现,结合同音音调渐渐走远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对叹息音调作重点处理。先是几次调性转换,弥漫出浓郁的忧伤感。接着以弱奏游走于不稳定的和声之中,幻想性气氛就像面对着无法预知的未来。渐渐地情绪开始不安,音流奔涌、气势高涨,映现出对命运抗争的精神。随后断续的叹息音调又表达出深深地无奈。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旋律织体更为明晰。尾声将第一主题进行激情化发展,加入同音音调促使情绪提升至悲壮,最终强有力地结束。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变奏曲式。主题朴实轻快,具有田园风格,弹拨乐器般的音色尤为明净。后跟五段变奏:第一变奏以低声部流动音符衬托高声部主题。第二变奏低声部固定音型作支撑,高声部主题快速轻巧。第三变奏转入暗淡的小调,主题先在高声部奏附点节奏,后转入低声部以重音体现悲剧意识。第四变奏主题在高低两个声部,以十分灵动快速的三连音上下行进,展示出充沛的活力。第五变奏以断奏和弦和三连音再现主题,中间强有力的重音构成发展和对比。最终的尾声转为平静,越来越弱地结束。

第三乐章,谐谑曲(活泼的快板)-三声中部(稍慢的),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热烈地跃动,以一个极富推动性的动机反复模进变化,其中的力度对比、顿音行进等均体现了玩笑的成分。中间主题略有转调展开,力度多次从极强突降为极弱,情绪激动不安。第二段音乐沉思温暖,具有梦幻和浪漫色彩,将之前的矛盾隔离到另外一个世界,轻轻摇晃的节奏类似摇篮曲。第三段简要再现第一段后有力结束。

第四乐章,回旋曲(活泼的快板),结构为ABACABAC+尾声,可分为两个部分:呈示部分:主题A蕴含无穷的动力,急速奔涌向前,像是为了理想而奋勇冲击。主题B跃然而起,重音音调表达出毅然决然的气质。随后是主题A的简要回顾。主题C升起明亮开阔的大调性音色,充满生机,在暂缓后奏响了胜利的凯歌。再现部分:主题A经历一段发展,几经变调,逐渐强大,奔腾的洪流气势磅礴。主题B重现后,简要回顾主题A引出主题C重现。尾声主题A冲破一切艰险向前急奔,最终在狂热中结束。

===========
舒伯特《G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D894,作于1826年的冬天。这部作品突出了在幻想世界无尽遨游的意境,具有很强的田园般的诗意性,重点强调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和个性的自由发挥。在音乐史上,这部奏鸣曲成为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作品,其为古老的奏鸣曲体裁注入了新的时代风格。作曲家舒曼曾评价这首作品描述了“万事都在有机的混沌生命中存在着”。

第一乐章,适度如歌的中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如同幻梦的开端,由轻柔的和弦安静奏出,从飘渺的远方传来,由隐约若现到逐渐清晰。持续的低声部作稳定烘托,渲染出和谐的色彩,一副恬适的田园景象展现在前。第二主题明亮而富有歌唱性,可细分为三段:前后两段是三拍子跳动旋律,中间段转为流畅的琶音,细腻之中透出一丝浪漫情感的涌动。在第一主题动机回归后,轻轻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以突然的强奏开始,两个主题动机交替转换调性和力度,又运用了模仿对位的技法,呈现出悲愤、忧伤、抚慰和焕发等多种情绪,不仅有很强的戏剧性效果,音乐色彩也异常丰富。经过逐步的平静后,音乐回到安宁的田园景象。再现部简要重现呈示部内容,多少产生一些沉郁感。尾声再次强调第一主题基本动机,最终消散于空中。

第二乐章,行板,三段曲式,结构为ABABA。主题A曲调静谧又深情,由高低音旋律同音进行,明朗清新的大调渲染出田园风光,让人心生安逸之美。主题B分成两个动机:第一动机强悍跳跃,瞬间打破前面的宁静感,情绪极为激动化。第二动机回归舒缓形成对应,弱起的分解和弦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两个动机分别变化重复一次。接下来是变化重现段落。主题A加入了装饰性音符,色彩变得丰富,情绪上也显出轻松活泼。主题B不仅改变了调性,在气势上也有增强。尾声回到主题A,优美的田园风光安抚了心情,最终缓慢而悠远地结束。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中速的快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由一强一若两个动机交替地呈现:强动机铿锵有力,带有不可抗拒的意志;弱动机则有着柔美的歌唱性旋律,轻盈飘逸。主题在发展中出现暗淡的色彩,强弱的矛盾冲突带来些许紧张感,但不久就化为一声轻叹。第二段主题风格婉转明亮,类似风笛的音色轻柔悠扬,弥漫着田野间的鸟语花香。所有烦恼尽皆散去,如梦如幻。猛烈的强奏击碎梦想回到现实,一切还要继续。第三段简要重现第一段后结束。

第四乐章,回旋曲,小快板,结构为ABABA。主题A十分的明朗欢快,和乐之至,一派自由起舞的景象。中间连续的四个音好似敲击的鼓点,贯穿在整个主题。主题B的材料来源于主题A,连绵不断的琶音音流不断转调呈现,扩展气势,如波浪般地跌宕起伏,彰显充沛的活力和热情。随后是主题A重现。主题B在重现时琶音音流处于高音区,显得非常地亮丽剔透。接着音乐出现一段插曲;一支忧伤的小调歌曲轻轻飘荡出来,并转成了激愤难耐的倾诉,二者各自呈现一次后即烟消云散,回到琶音音流之中。主题A第二次重现也略带变化,洋洋洒洒地渐行渐远。尾声回忆主题A基本动机,颇有感怀地结束。

==========
舒伯特为钢琴创作的《音乐的瞬间》D780,共6首,作于1827年。

1、中板,C大调,复合三段体,中段移调为G大调,由即兴化的三连音支配而成。
2、小行板,降A大调。先以降A大调和弦开场,转为升f小调后,进入第二部分,以降A大调奏抒情歌调,然后又转升f小调,再以最初部分的三度变奏结束。
3、中庸的快板,f小调。奏出轻快节奏后,二度反复,然后以降A大调奏中段,再重复第一段,以F大调和弦结束。
4、中板,升c小调,三段体。以连续分散和弦奏出旋律,中段转调为降B大调,用切分法处理,然后再现第一段。
5、活泼的快板,f小调,三段体。此曲强调转调和和声美,最后以F大调结尾。
6、小快板,降A大调。开场后,移调成降a小调,E大调,中段为降B大调。

==========
舒伯特《c小调第十九钢琴奏鸣曲》D958的风格及结构带有贝多芬的痕迹。全曲富含强有力的紧张感,鼓舞人心的力量和英雄式的壮丽,在表述纠结矛盾的同时还体现了坚韧顽强和不屈不挠。舒伯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一年前去世的永恒大师的缅怀和崇敬。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开始如同振奋的召唤,旋律充满紧张感,在攀升和倾泻之间澎湃激荡,形成铿锵有力的英雄气质。连接部节奏紧密,从急促渐渐过渡到流畅,引出第二主题。这是对第一主题的变奏,歌唱型的舒缓曲调淡化了激动的心绪。但很快热情再次被点燃,第三主题迅疾的琶音乐句势不可挡,稍后平静下来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以变化的召唤动机引入,刻画出激烈斗争的情景。接着在低音持续烘托之上,高音音符轻声快速流动,大量的半音阶级进表现出情绪上的孤独无助和彷徨。经过不断地积聚力量,奔驰的洪流以强力度冲进再现部。再现部简要重现呈示部内容。尾声出现展开部持续低音音型,紧张暗淡,最终结束于隐隐的不安之中。

第二乐章,柔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轻柔缓和,如歌般优美,几次休止充溢着幻想和期待。第二主题低暗的音色带来了忧郁和紧张,强奏的三连音表达出愤懑情绪。乐章省略展开部直接进入再现部。第一主题重现安逸飘渺。第二主题则有较大扩展,三连音一直伴随,气势几度极为激昂,仿佛理想的梦总是被现实无情击碎。尾声第一主题轻轻点奏,安详而空灵,如同天堂在召唤,随即结束于极轻之中。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三段曲式。第一段气氛活泼,跳跃性节奏明快奔放,出其不意的休止带着幽默。第二段圆舞曲旋律含有民间音乐元素,典雅而鲜明。第三段简要重现第一段后结束。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以不可遏止的热情极速向前,跳跃节奏尽现无穷的活力。经过几句上升音阶的过渡,与第一主题性格相近的第二主题出现,步伐更为矫健,意志更为坚定,装饰性的琶音如急流而下,闪闪发光。随后温和平缓的第三主题冲淡了激情,带来短暂的梦幻般的希望,以此结束呈示部。展开部延续第三主题的氛围,看似略为平缓,实则暗流涌动。低音保持紧密的节奏,高音琶音上下飘逸,铿锵的力度逐渐地激荡开来。再现部完整重现呈示部内容。尾声将第一主题动机再次扩展,在一段下行音流后以两个有力和弦结束。

===========
舒伯特《A大调第二十钢琴奏鸣曲》D959,完成于1828年。这是一部既具有优美的抒情性又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性的作品,也是舒伯特晚期三大奏鸣曲中音乐基调最为明朗者。在作品中作者也曾倾诉对潦倒窘迫现实生活的无奈情感,但最终还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进入了远离尘埃的超然世界。这部奏鸣曲格局开阔,内涵丰富,运用独特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真挚多样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的回想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质朴、自然、纯粹而完美。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以坚定有力的和弦开始,风格宏伟庄重。连续的音阶式三连音和极具动力的行进曲调结合,仿佛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情绪起伏之中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第二主题淳朴安静,赞歌式抒情乐句缓缓流动,令人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第一主题打破肃静回归,其核心动机造就的滚滚洪流抑制不住地抒发激情。随后又回到第二主题,以略带神秘的气氛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以第二主题的一个动机进行变奏转换,不同的调性和音高展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后半段小调性的乐句又有点匈牙利民间音乐特色,感伤中带有些许豁达。经过渐强的过渡句再现部开始,重现呈示部内容,两个主题调性一致。尾声中乐章开头的坚定和弦以轻柔方式出现,最终圆满结束在静静的、幻想性的琶音中。

第二乐章,小行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轻轻唱出一首慢速三拍子的歌曲,忧伤而又朦胧。其叹息的音调,踉跄的步伐,塑造出一个流浪者的形象,弥漫着孤独和悲凉。这首歌曲在和声陪伴下反复了一次,转到高音的旋律犹如泪珠滴落。第二段以快速琶音引入情感爆发的境地,运用连续颤音、半音阶急行、同音反复等写作技巧,惟妙惟肖地表达出了愤怒、力量和挣扎等要素,对命运的呐喊与控诉几近于疯狂的状态。后半部分四个极强的和弦以冷酷和坚硬击碎了所有的抗争,每次出现都导致了被压抑的不甘的絮语。平和的摇摆音型过渡至第三段。主题茫然地前行,悲情而又无奈。在旋律的上方偶有装饰音符飘过,似是宿命般的安慰。猛然的重音表达出再次挣扎,但被低音下行拖至深渊,最终留下远去的空旷回音。

第三乐章,谐谑曲(活泼的快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满溢着轻巧闪烁的跳音,就像孩子来到美丽的花园,惊奇又快乐地跑动。突然强奏的和弦以及下行琶音又仿佛追逐时大声欢笑,祥和的情景栩栩如生。第二段主题从容稳重,缓步前行,流连于怡人的景色之中,心中升起感慨与赞美之情。第三段简要重现第一段后结束。

第四乐章,回旋曲(小快板)。呈示部第一主题如歌般的旋律质朴悠扬,散发出摆脱了世事烦恼后的淡泊坦然,同时又透出些许的美满与自信。在主题复述时,贯穿整个乐章的连续三连音型飘扬在上方高音区,增添了明亮的光彩。第二主题延续了第一主题的疏朗情绪,活跃的跳音结合三连音不断转调,气势渐强,如同大河奔流,浪花翻滚,一派宽广。展开部第一主题在重现后发展为激荡的小调,渲染出内心复杂的冲突和对抗。自身病痛,生活窘迫,还有世俗不公等等,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与苦闷。只有迎面努力地对抗搏战,才能抵达内心向往的理想世界。再现部沉重的一页翻过去,回归天高云淡的境界,重现两个主题。尾声第一主题在断续中以清新飘逸的风格出现,随后转为急板,以决然的气概结束。

===========
舒伯特《a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D784,作于1823年2月,呈献给作曲家门德尔松。这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期创作阶段的开篇之作,与早期相比在理念和技法上更加成熟,开始显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从1822年下半年起,舒伯特的身体状况开始变糟,相应的忧郁伤怀、流浪无助等情绪在他的音乐中渐渐渗透进来,最为典型的是1822年底创作的著名的《流浪者幻想曲》和《未完成交响曲》。这部《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也体现了上述特点,各具风采的三个乐章始终伴随了痛苦、不祥和焦虑,挥之不去。

第一乐章,适中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表现出迷茫、失落的情绪,如同一个流浪的人无力前行,不知向何处去。沉重的步伐渐渐强大,经过一阵震音后第一主题以刚毅和叛逆的特性重现,附点跳音强化了坚定的语气。一段强奏和弦过后,如圣咏赞歌般的第二主题出现,宁静舒缓的曲调表达出虔诚的信仰和对理想的憧憬。尽管不时有强奏打断,但思绪仍轻轻地如云雾飘散,就此结束呈示部。展开部以第一主题动机悄悄开始,低音区震音如潜伏的危机由弱至强,强烈的和弦与下行的附点音型爆发出宏大的力量,气势如排山倒海一般。清亮透明的三连音型继续连绵行进,不屈的情绪渐趋平静,显现出无奈与疲惫之感。一个停顿后进入再现部,简要重现呈示部内容。第一主题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抗争,第二主题加入三连音显得细腻和连贯。尾声第一主题动机再次掀起波澜,随后以柔和的摇荡音型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是一首纯朴平静的歌曲,呈现出明亮的色彩;但是有一个半音环绕音型如影随形,带来一种不祥和对抗的痕迹。第二段渐强的三连音从低音区不断上行至高音区,增强了音乐的动力性,随即进入第三段。第三段是前两段主题的结合,歌曲旋律在低音区,闪烁的三连音在高音区,半音音型轻轻地点缀,构造出轻盈恬静的氛围。尾声将半音音型略为展开,高音区的装饰颤音与之对应,最后以美好的歌曲动机静谧结束。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为三连音的快速跑动和连续升降,接上铿锵的强奏和弦,赋予音乐急促焦虑的情绪。平静后的第二主题柔情如歌,缓和了不安情绪并带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接着是双呈示部,第一主题再次原样出现;第二主题音色则变得明亮,但是被突如其来的重力琶音两次打断。展开部以第一主题动机为素材,进行狂烈极速的奔跑,后又出现高低音旋律的相互追逐,强奏和弦迸发出炽热的激情。再现部第二主题重现时也带有了积极的因素。尾声以强力和弦推向悲壮和辉煌。

==========
舒伯特《A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D664,作于1819年夏,当时舒伯特正在奥地利北部旅行。这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从早期向中期转变时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他创作技能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作品中真诚坦率的倾诉和歌唱性的旋律感人至深,民间音乐特有的简练与质朴令人陶醉,富有朝气而充满诗意。

第一乐章,中速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宛如在幸福歌唱,随着展开出现高低声部的二重唱,情感丰富。第二主题出现略带激动的三连音型,反映出内心情绪的挣扎。平静下来后以弱奏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第一主题乐思凝重,力度增强,引出暴风雨般倾泻的三连音段落,但很快又转为云淡风轻,第一主题起始动机轻快地跃动。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情感抒发得到了加强。尾声重复第一主题起始动机,轻轻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三段曲式。第一段简明的主题舒缓地行走,略带忧愁的思绪飘向远方。第二段为分解和弦伴奏下的流动性旋律,音调激动密集,好似水面起了涟漪。随后出现第一段主题更为紧张激昂的变奏,下行的高音使冲突趋于缓和。第三段简要地综合再现前两段主题,在陈述中稍加变化。最后静静结束于第一段主题动机。

第三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欢快活泼,音符颗粒快速上下流动,突然的停顿展现出玩笑的情景。第二主题是低声部节奏奔放的圆舞曲,稍后与第一主题融合在一起,发展至欢腾热闹的舞蹈场面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先是第一主题动机几经变调,然后高低声部音符快速交替进行,犹如两个轮番竞技的舞者。接着一串上行的急速琶音带至再现部。再现部简要地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尾声第一主题动机再次出现,以两个强有力和弦结束。

==========
舒伯特《降B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D960,完成于1828年,是舒伯特最后一部钢琴奏鸣曲,也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奏鸣曲风格宁静、安详而豁达,以崇高的精神境界刻画出一个孤独落魄的灵魂,正以深深的沉思与无尽的感怀总结人生,抚慰世间的一切。站在古典和浪漫分水岭的舒伯特,以这部巅峰之作将古典主义的严谨形式与浪漫主义的丰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将其一生的经历、思想和经验留给后人,成就了一份辉煌的遗嘱。

第一乐章,适度的中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深沉宁静,回荡悠远,覆盖着温暖的光辉,如同行走在教堂中,产生一种圣洁感;低音部的颤音带来了一丝神秘。这支主题旋律情绪饱满地再现后,第二主题出现,由三连音缓缓流动并逐渐展开,像一缕缕春风轻盈地吹拂过水面。第三主题为轻快的三连音断奏,引起一阵动荡后渐至平静。在几声强奏和弦之后,乐句断断续续地轻声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第一主题几次转调,第三主题三连音从轻盈变得厚重,第二主题则显得恍惚不稳定。接下来第二和第三主题动机交互对应,情绪在忧伤和激愤之间转换。第一主题静静地出现几次转调,由下行琶音带出低音震音开始再现部。再现部重现呈示部内容,主题由于音高升高而更为亮丽。尾声回顾第一主题动机,力度越来越弱直至消失。

第二乐章,持续的行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是歌谣般的淡淡旋律,略带忧伤的情感缓步流出。在不断攀升的曲调中一度倾诉着激动与焦虑,但最终平静后化作叹息。第二段出现温暖开朗的大调旋律,充满力量与自信。这个曲调是第一段主题的变奏,在起伏流连之中逐步增强气势,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热爱。经过一段流畅连续的三连音流,过渡入第三段。第三段简要重现第一段内容,主题在叙述中先是强化低音比重,后转为柔和的大调,情绪上少了忧伤,多了希望和热情。尾声如梦如幻,无限留恋地渐渐飘向远方。

第三乐章,谐谑曲(精致活泼的快板),三段曲式。第一段精巧动感的圆舞曲主题像是来自浪漫的仙境,在不同的音区边装饰边反复,不断呈现全新色彩。发展中的舒缓连奏和动感大跳、断奏频繁交替,尽显俏皮特性。第二段主题由稍显厚重的和弦顿音构成,情绪暗淡形成对比。第三段简要重现第一段,最后以三个平静的轻音结束。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一声和弦标志着演出开始。第一主题情绪喜悦而明快,舞蹈性动机多次模进,旋律轻盈跳跃。第二主题则优雅如歌,十分地怡然自得,无拘无束,低音断奏为其增加了活力。在一个停顿后,突然闯入一个悲怆的风暴,附点音符如瀑布一样宣泄,渐渐地心绪趋于稳定,回归第一主题动机结束呈示部。展开部第一主题频繁转调,热情持续增长,充满激情,气势有如万马奔腾。再现部简要重现呈示部内容,延续了流畅焕发的风格。尾声中第一主题动机再次出现,休止后以强奏的急板迅猛结束。

==========
舒伯特《c小调即兴曲》D899,No.1。很快的中庸快板。这是一首由很短的主题导入,非常自由的变奏曲式乐曲。乐曲由一个全奏和弦开始,马上便引入主题。这个主题非常质朴优美,短小的旋律包含着离调成分。第一变奏,以分解和弦的三连音奏出变化了的旋律,在舒缓的分解和弦伴奏下,主旋律变得轻盈剔透,充满了幻想色彩;第二变奏,乐曲回到c小调,似乎弥漫了一股黯淡的忧愁,旋律以及和声更加自由地变形,感情趋于强烈,旋律和伴奏的幅度都相应加大;第三变奏,为g小调,在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的伴奏声中,轻轻地奏出装饰过的轻快旋律;音乐再度转入C大调,伴奏也改成三连音,就此进入第四变奏。音乐转入小调,仿佛忧伤突然浮现,最后以絮絮的低语结束全曲。这是一首以舒伯特最得意的,如同泉水涌出不知停止的自由和声构成的即兴乐曲。

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D899,No.2。快板,三部曲式。开始的主题像微波般地流出,由高音部的三连音及低音部律动的音构成,这是最典型的即兴演奏形式。中间部分以颇受喜爱的b小调旋律展开。此乐段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舒伯特的“柔和和声”的自由创作手法。第一部分再现后,乐曲再度转为b小调的中间部分。尾奏中有中间部分旋律的回想,就因这部分所表现出的魅力,使这首乐曲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舒伯特《降G大调即兴曲》D899,No.3。行板,三部曲式。这应该说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近似女高音音色所表现的悠然自得的旋律,在巧妙的和声伴奏中唱出。中段不是对比部分,旋律仍优美地奏出。第一部分再现后,乐曲缓缓地结束。

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D899,No.4。稍快板,三部曲式。乐曲以即兴的分解和弦下行开始,先是降a小调,经过多次转调回到降E大调。这一段调性转换巧妙,旋律流畅活泼,颇具青春气息。中段里,十分热情的旋律在升c小调的连续弹奏中奏出,之后转为C大调的热情的旋律。主题再现。

==========
舒伯特《f小调即兴曲》D935,No.1。中庸的快板,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主题呈示后以八度进行反复,随后进入分解和弦,主题在发展中逐渐刚强稳定,坚强有力。第二主题在降A大调中悄悄出现,其性格柔弱,有一股憧憬之美。再现的两个主题加强了幻想和即兴的色彩,轻灵飘逸。乐曲最后再现第一主题并结束。

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D935,No.2。稍快板,三部曲式。与小步舞曲类似,但比小步舞曲更富于感情。主部由舒缓的旋律开始,带有叙事曲般的沉稳冥想风格,一直伴着有微妙变化的和声进行。短小的中段转入降D大调,旋律有了起伏。降A大调的主部极自由地再现。

舒伯特《降B大调即兴曲》D935,No.3。行板,变奏曲式。主题来自舒伯特的音乐剧《罗莎蒙德》中的一首如歌的旋律。第一变奏是相同的降B大调,高音以分解和弦轻快地奏出,旋律中加了附点音符,节奏也有变化,但和声没有变;第二变奏更加强调前面的节奏,旋律更为精致;第三变奏干脆轻快,流畅的三连音代替了分解和弦,调性移至降b小调;第四变奏转调为降E大调,主题旋律完全改变,出现了跳跃音程,随着音乐的发展基本主题变成了流畅的上下飞行的旋律,最后音乐再度返回降B大调并结束。

舒伯特《f小调即兴曲》D935,No.4。谐谑的快板。这是一首轻快的匈牙利风格的乐曲,节奏非常有特点。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在旋律性的主题之后,中段由经过句开始,后来出现强拍在第三拍的旋律。主题再现,随后音乐稍微露出一点灰色忧郁,但很快便转入阳光灿烂中并结束。

==========
舒曼《幽默曲》作品20,作于1938-1840年,舒曼与克拉拉最终结合之前。在作品中,舒曼用特殊的音乐手段诠释自己对幽默的理解。作品为降B大调,4/4拍,朴素的,其中充满了任性伸张、快速音阶跑动、打破小节线的不规则 节奏。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第二部分开头出现的“内在声部”(Inner voice,作曲家要求演奏者在心中唱的旋律),这也许是舒曼之前无人用过的织体。

也许舒曼对幽默的理解很大意义上表现了他的充满讽刺和不安的精神世界。就像舒曼自己在创作此作品时说的:“我把整个星期都花在这个作品的创作上,我时而写作、时而大笑、时而哭泣,然而一切都转瞬即逝。”该作品实际上是一系列的情绪画面,借用舒曼自己的方式编织起来,然而又毫不费力的协调一致,从而暗示它们可能被设想为在探索一个主题的变奏曲,甚至是表达某些秘密的变奏曲,没有说出来的大主题只藏在舒曼的脑子里而已。

==========
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作品15,作于1838年。此曲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作者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并且此套曲还是写给未来的妻子克拉拉的一封“情书”。

全曲由13个标题性小曲组成:
1、异国和异国的人们。这首钢琴套曲是作者在法国所谱写,所以标题为《异国和异国的人们》。平稳四分音符夹杂着不安分的附点节奏,而伴奏声部却是华尔兹的分解和弦,代表作者无法融入这浪漫的国度。
2、奇怪的传说。突变的节奏使乐曲显得夸张活泼,仿佛古怪离奇的故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
3、捉迷藏。上上下下飞快跳跃的顿音逼真地展现出孩子们你躲我藏、追逐游戏的情景。
4、孩子的请求,亲切温柔的旋律充满稚气,并带有祈求、幻想的情绪,最后结束在属七和弦的七音上,形象地描绘了孩子提出请求期待答复时的神情。
5、心满意足。欢快的旋律音型在高低声部轮番出现,内声部固定的切分节奏、丰满的和声都微妙地刻画了孩子得到所期望的东西后满足幸福的心理。
6、重要事件。夸张而单纯的顿音、呆板的节奏,呈现出孩子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令人发笑。
7、梦幻曲。这是其中最精彩迷人的一首,常单独演奏,还被改编为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并广为流传。乐曲节奏缓慢平稳,旋律起伏均匀,细腻动人,在丰满温和的和弦衬托下,渗透着梦境般静谧甜美的诗意,把人们带入梦幻境界。
8、在壁炉旁。柔和舒展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充满融融之乐,和谐温暖的家庭图景。
9、木马游戏。在持续音上奏出带切分节奏的旋律简洁生动,使人联想到前后晃动的木马和木马上兴高采烈的小骑士。
10、过分认真。跨小节的绵绵不断的切入构成严肃单调的主题,恰当地描绘出孩子努力思索神情。
11、惊吓。平静的主题交织着紧张的半音经过的弦,经音乐罩上一层恐怖色彩,刻画了儿童听到鬼怪故事后害怕惊恐而又好奇的心理。
12、入眠。晃动的节奏型加上卡农手法的运用,形成了摇篮曲般温和宁静的气氛,中间的转调更增添了乐曲的梦幻色彩,最后平静舒缓的音乐表明孩子已酣然入睡。
13、诗人的话。这首终曲是以成人的口吻写成,旋律悠缓,蕴含着迷惘惆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克拉拉的思念。与第一首形成呼应。

==========
舒曼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作品16,作于1838年。“克莱斯勒”是德国作家霍夫曼小说中的人物,他对音乐有着炙热激情,是一个充满幻想、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典型,这成为舒曼心目中的偶像。借助于“克莱斯勒”,舒曼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在作品中恣意宣泄,以代表其双重性格的两个虚拟人物:热情直率的“弗罗列斯坦”和沉静文雅的“约瑟比乌斯”叙述着自我,营造出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这首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是舒曼最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之一,以其特有的艺术内涵成为钢琴经典之作。《克莱斯勒偶记》共包括快慢相间的八首小曲:

一、“十分激动地”: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为不断向上攀升的三连音,连带着切分和弦吐露着不安和冲动,发展中一度激情澎湃,几近狂乱。第二段延续着运动的动机,但曲风细腻清晰,节奏轻快,与之前对比鲜明,就像从现实转到理想之中。然而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转折,第三段重现第一段,最终在激昂的情绪中一气呵成。

二、“充满感情,但不很快”:回旋曲式,结构为ABACA。主题A旋律优美舒展,描绘出一个温馨甜美的意境。五声音阶的运用显现出华丽的歌唱性和欣喜感受,随着转调逐步平静下去。主题B由成串的跳音贯穿,富有生气,活泼自如。随后主题A重现。主题C情绪动荡,节奏激进,高低音区相互对话,动感的旋律连绵不断地发展。随后出现一个过渡段,飘忽而不稳定的乐句造成一种迷茫阴暗的气氛。明亮的主题A第二次重现,旋律变得淡然从容,似是对以往的回忆和感慨。结尾肃静延缓,留下一个未尽的思索。

三、“急速转稍缓”: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由弱奏开始,连续的三连音神秘不安,随着速度加快和力度上升变得汹涌激荡。第二段温暖抒情,高低音两条旋律彼此跟随,以二重唱形式相互倾诉着心底真挚细腻的情怀。第三段重现第一段,情绪积累得越发激昂,强烈的不协和重音表达出一种歇斯底里的内心呐喊,结尾时的狂暴几无自抑。

四、“非常缓慢地”:三段曲式,这一段有一个“咏叹调”的别名。第一段开始的咏唱虔诚庄重,仿佛在向上苍祷告。低音区频频出现快速装饰音型,掺杂进一丝犹豫与压抑。第二段迷人的分解和弦好似温暖的安慰,咏唱旋律情绪渐渐坚强,色彩也渐渐明亮。第三段重现第一段,缓慢的咏唱乐句变得厚重暗淡,结束于无奈的叹息。

五、“非常生动地”: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满是灵动的跳跃,相互追逐,活力四射,在诙谐中又含有神经质般的冲动。高音动机连续四次在调性上升高变化,色彩层层亮丽,情趣盎然。第二段的齐奏热烈奔放,重音的突出就像粗犷的舞步,渲染了狂热张扬的气势。第三段从调性上升部分开始简要重现第一段,结束于弱奏的顿挫跳跃中。

六、“ 非常缓慢地”:三段曲式。这一段有一个“船歌”的别名。第一段主题旋律宁静悠远,带有浓郁的思念和幻想气氛。强奏的上下行琶音描绘出船身摇摆和波浪起伏的情景,映射出心境的激动。第二段节奏转为复合型,强化了律动性,旋律大幅展开,在宽广明朗之中带有热切的情感。第三段只是简单回顾第一段动机后,带有神秘感地结束。

七、“极快地”:三段曲式。第一段进行曲般的主题坚定有力,充满了热情和生命力。强有力的节奏十分突出,给旋律发展不断带来冲击。第二段是密集的赋格曲,乐句如潮水般层层追逐,浩荡汹涌。第三段重现第一段,进行曲动机再现后,乐风突变为异常平静抒情,仿佛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但是不稳定的结尾明显在提示这只不过是虚幻。

八、“快速诙谐地”:回旋曲式,结构为ABABA。主题A类似一首民间舞曲,轻巧机灵。固有节奏跌跌撞撞、奇特有趣,像是心不在焉的玩笑。主题B为厚实的和弦进行,表达出在生活的压力下依旧蓬勃的力量。二者交替展示,产生力度与和声的对比,蕴含在无休止的运动之中。最后乐句渐行渐远,在固有节奏中倏然而逝。

专辑曲目:
cd01
01. Beethoven / Rondo in C major Op.51 No.1
02. Beethoven / Rondo in G major Op.51 No.2
03. Beethoven / 32 Variations for Piano in c minor on an Original Theme WoO 80
04.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3 in c minor Op.37 - 1. Allegro con brio
05.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3 in c minor Op.37 - 2. Largo
06. 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 No.3 in c minor Op.37 - 3. Rondo. Allegro
07.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19 in g minor Op.49 No.1 - 1. Andante
08.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19 in g minor Op.49 No.1 - 2. Rondo. Allegro
09.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0 in G major Op.49 No.2 -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10.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0 in G major Op.49 No.2 - 2. Tempo di menuetto

cd02
01.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 1. Adagio sostenuto
02.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 2. Allegretto
03.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 3. Presto agitato
04.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etique' - 1. Grave - 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
05.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etique' - 2. Adagio cantabile
06.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8 in c minor Op.13 'Pathetique' - 3. Rondo. Allegro
07.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1 in C major Op.53 'Waldstein' - 1. Allegro con brio
08.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1 in C major Op.53 'Waldstein' - 2. Introduzione. Adagio molto
09.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1 in C major Op.53 'Waldstein' - 3. Rondo. Allegretto moderato - Prestissimo

cd03
01. Brahms / Piano Sonata No.3 in f minor Op.5 - 1. Allegro maestoso
02. Brahms / Piano Sonata No.3 in f minor Op.5 - 2. Andante espressivo
03. Brahms / Piano Sonata No.3 in f minor Op.5 - 3. Allegro energico
04. Brahms / Piano Sonata No.3 in f minor Op.5 - 4. Intermezzo: Andante molto
05. Brahms / Piano Sonata No.3 in f minor Op.5 - 5. Allegro moderato ma rubato
06. Brahms / Theme and Variations in d minor

cd04
01. Brahms / Two Rhapsodies Op.79 No.1 in b minor
02. Brahms / Two Rhapsodies Op.79 No.2 in g minor
03. Brahms / Three Intermezzos Op.117 No.1 in E flat major
04. Brahms / Three Intermezzos Op.117 No.2 in B flat major
05. Brahms / Three Intermezzos Op.117 No.3 in c sharp minor
06. Brahms / Six Piano Pieces Op.118 No.1 - Intermezzo in a minor
07. Brahms / Six Piano Pieces Op.118 No.2 - Intermezzo in A major
08. Brahms / Six Piano Pieces Op.118 No.3 - Ballade in g minor
09. Brahms / Six Piano Pieces Op.118 No.4 - Intermezzo in f minor
10. Brahms / Six Piano Pieces Op.118 No.5 - Romance in F major
11. Brahms / Six Piano Pieces Op.118 No.6 - Intermezzo in e flat minor
12. Brahms / Four Piano Pieces Op.119 No.1 - Intermezzo in b minor
13. Brahms / Four Piano Pieces Op.119 No.2 - Intermezzo in e minor
14. Brahms / Four Piano Pieces Op.119 No.3 - Intermezzo in C major
15. Brahms / Four Piano Pieces Op.119 No.4 - Rhapsody in E flat major

cd05
01.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D845 - 1. Moderato
02.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D845 - 2. Andante, poco mosso
03.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D845 -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04.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D845 - 4. Rondo: Allegro vivace
05.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G major D894 - 1. Molto moderato e cantabile
06.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G major D894 - 2. Andante
07.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G major D894 - 3. Menuetto e trio: Allegro moderato
08.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G major D894 - 4. Allegretto

cd06
01.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flat major D557 - 1. Allegro moderato
02.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flat major D557 - 2. Andante
03.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flat major D557 - 3. Allegro
04. Schubert / 2 Scherzos D593 - 1. Allegretto (B flat major)
05. Schubert / 2 Scherzos D593 - 2. Allegro moderato (D flat major)
06. Schubert / 6 Moments musicaux D780 - 1. Moderato (C major)
07. Schubert / 6 Moments musicaux D780 - 2. Andantino (A flat major)
08. Schubert / 6 Moments musicaux D780 - 3. Allegro moderato (f minor)
09. Schubert / 6 Moments musicaux D780 - 4. Moderato (c sharp minor)
10. Schubert / 6 Moments musicaux D780 - 5. Allegro vivace (f minor)
11. Schubert / 6 Moments musicaux D780 - 6. Allegretto (A flat major)
12.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D958 - 1. Allegro
13.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D958 - 2. Adagio
14.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D958 - 3. Menuetto e trio
15.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D958 - 4. Allegro

cd07
01.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D959 - 1. Allegro
02.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D959 - 2. Andantino
03.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D959 -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04.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D959 - 4. Rondo: Allegretto
05.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D784 - 1. Allegro giusto
06.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D784 - 2. Andante
07.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inor D784 - 3. Allegro vivace
08.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E major D157 -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09.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E major D157 - 2. Andante
10.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E major D157 - 3. Menuetto: Allegro vivace

cd08
01.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D664 - 1. Allegro moderato
02.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D664 - 2. Andante
03.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A major D664 - 3. Allegro
04.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D960 - 1. Molto moderato
05.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D960 - 2. Andante sostenuto
06.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D960 -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con delicatezza
07.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ajor D960 - 4. Allegro, ma non troppo

cd09
01. Schubert / Impromptu D899 No.1 in c minor - Allegro molto moderato
02. Schubert / Impromptu D899 No.2 in E flat major - Allegro
03. Schubert / Impromptu D889 No.3 in G flat major - Andante
04. Schubert / Impromptu D899 No.4 in A flat major - Allegretto
05. Schubert / Impromptu D935 No.1 in f minor - Allegro moderato
06. Schubert / Impromptu D935 No.2 in A flat major - Allegretto
07. Schubert / Impromptu D935 No.3 in B flat major - Theme and Variations
08. Schubert / Impromptu D935 No.4 in f minor - Allegro scherzando

cd10
01. Schumann / Humoreske Op.20 - 1. Einfach - Sehr rasch und leicht - Noch rascher - Erstes Tempo - Wie im Anfang
02. Schumann / Humoreske Op.20 - 2. Hastig - Nach und nach immer lebhafter und starker - Wie vorher - Adagio
03. Schumann / Humoreske Op.20 - 3. Einfach und zart - Intermezzo
04. Schumann / Humoreske Op.20 - 4. Innig
05. Schumann / Humoreske Op.20 - 5. Sehr lebhaft - Stretto / 6. Mit einigem Pomp
06. Schumann / Humoreske Op.20 - 7. Zum Beschluss - Adagio - Allegro
07.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1. Von fremden Landern und Menschen
08.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2. Kuriose Geschichte
09.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3. Hasche-Mann
10.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4. Bittendes Kind
11.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5. Gluckes genug
12.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6. Wichtige Begebenheit
13.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7. Traumerei
14.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8. Am Kamin
15.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9. Ritter vom Steckenpferd
16.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10. Fast zu ernst
17.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11. Furchtenmachen
18.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12. Kind im Einschlummern
19. Schumann / Kinderszenen Op.15 - 13. Der Dichter spricht
20.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 1. Ausserst bewegt
21.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 2. Sehr innig und nicht zu rasch
22.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 3. Sehr aufgeregt
23.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 4. Sehr langsam
24.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 5. Sehr lebhaft
25.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 6. Sehr langsam
26.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 7. Sehr rasch
27.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 8. Schnell und spielend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4-11-23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