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音乐】卡拉扬《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海顿主题变奏曲》 2012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Brahms: Symphony No.3 &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录音时间:1964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0028947900559(138926)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海顿主题变奏曲》。
==========
《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这部交响曲以意志坚强、富有毅力、梦想孤独、寂寞追求等形象描写,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自己,并且他的创作特点也随之展露出来:粗犷旋津;强有力节奏;柔和的乐队色彩;管乐器在较低音区与弦乐混用,等等。
总之,这部交响曲拥有英雄人物不少悲壮的篇页,使得当时著名的维也纳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和担任首次演出的指挥都把这部作品称为“英雄交响曲”,只不过这里的英雄和贝多芬那“叱吒风云的勇士”般的英雄有所不同,这部交响曲中并没有贝多芬交响曲中那种巨大的斗争场面,并且这部作品的结构重心是从一个主题的充分发展转为一组主题本身的陈述,从音乐素材的逐步发展转为各种不同情绪的轮番交替,这些手法更接近于浪漫乐派。对于这部作品却还有另一称谓,那就是舒曼的妻子克拉拉称之为“森林的牧歌”。
第一乐章,活跃的快板,用奏鸣曲式写成。音乐开始,由管乐吹奏出三个音符组成的动机“F-bA-F”,勃拉姆斯说这是个“警句”,是用来表现“自由而欢乐”的意思的。这个动机贯穿整个第一乐章,每当音乐发展到最重要的转折时刻,都可以看到它的形影,只是在旋律、节奏与和声等方面有所变化,我们在第二主题前,在结尾段和转入展开部前,在展开部结束等处都可找到它,它也在最后的第四乐章再次出现。对这三个音,还各用一个饱满的和弦来衬托,以便使“警句”更加庄严、醒目。这个“警句”不断地反复着,一会儿就变成了背景,小提琴则在此之上奏出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是个下行大步跨跃的、强有力的旋律,带有威严的气质,它来自“警句”,由“警句”那三音组成的动机倒影变成,它频繁地在大调和小调之间转动,音乐进行充满动感。很快,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把我们带入了田园风味的景象里,在温存而奇特的切分节奏背景上,单簧管和大管在A 大调上以二重奏的方式,柔弱地奏出了优雅的第二主题:在这个主题中,相同的音调在小节的不同拍子上出现,这是勃拉姆斯喜爱的手法,使旋律好似在“追逐自己的尾巴”,它源于维也纳舞曲,那种若有所思的特点和摇篮曲般的步调,同前一主题大步下行的肃勇性格是个很好的对比。展开部是简短而紧张的,先由大管、中提琴和大提琴激昂地奏出第二主题开始,主题形象已由原来的田园风味转到了焦躁不安,主要原因是转到了小调,音乐色彩必定发生质变。在展开部中,“警句”进行起到了统一作用。随后,再现部出现了,音乐回到原来的调性,茫然混沌的态势消失了,世间万物都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再现部后是一个大结尾,音乐中再一次把第一主题给予胜利的肯定,然后音响减小到很弱,整体上进入了一个怡然自得的宁静,音乐结束在柔和的光辉中。在这个乐章里,很具特色的是法国号柔和的独奏、管弦乐温暖的音响、宽广音程的和声以及勃拉姆斯自己特有的严谨情感,他们都是“皇冠”上的璀灿的珍珠。
第二乐章,行板,用A-B-A的三部曲式写成,但采用有奏鸣曲的发展手法。在音乐表现方面,部分地继承了第一乐章安静的成分。A部主题由单簧管和大管、法国号一起像四部合唱那样有表情而又纯朴地奏出,有管风琴效果,表现了一种崇高、神圣的气质。这个主题确实气度高雅、纯朴,但又有点类似摇篮曲,后来用弦乐把它延续下去,基本上按自由变奏的方式发展、很是引人入胜。B部主题的出现是对比性的,它以三连音节奏为特色,而这种节奏又是这首交响曲第四乐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预示。在这里,它在音调上低沉悲戚,没有作更多的发展。当然,B部分也结合进了A部主题,并且A部主题在这里作了充分的发展,这种类似奏鸣曲展开部的写法,哪怕只是类似一点点,它也会使音乐表现倾向于矛盾、斗争性质,使作品复杂化。再现部在节奏、和声、音区、伴奏和配器等各方面都有所变化,最后以一个安详的音结束。这一乐章,主要体现一种宁静、安逸而庄严的情绪,在中间部分,一度出现一些微微可见的激情增涨和突然消退,这种情况接近于悲剧气氛里的想达到而暂时又没能达到的感觉,一种悲剧性的闪光总是在远处出现的感觉。
第三乐章,中速抒情的,速度较为自由,用三部曲式写成。它取代了贝多芬交响曲第三乐章那样的疾速的谐谑曲的作法。勃拉姆斯尽量在交响曲第三乐章避免采用谐谑曲,他过于认真看待交响曲了,那种恶魔式的、疾速不可抗拒的谐谑曲是古典主义交响乐艺术的缩影,如果轻易去对待它,必将写成华而不实的音响游戏,因此,他宁可追求富于旋律的、安详的风格,力求从小步舞曲作起。然而,就整个交响曲乐章的安排上看,这个第三乐章却完全符合于古典的诙谐曲,只是勃拉姆斯在他的创作中往往有意识地规避贝多芬的三拍子诙谐曲所特有的那种炽热的幽默感,避免采用逸出常规的那种节奏、音色和力度。对诙谐曲的创作,勃拉姆斯在《第四交响曲》中的街头狂欢节处才例外地用了一次。他对交响曲第三乐章的处理,通常采用伤感的间奏曲或慢速度的浪漫曲形式,他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就是这样去做的,都是以宁静和有所抑制的忧郁感,或者说透过泪珠现出的微笑,以及忧郁和幽默的混合等感情来写作,而这些情绪的表达总是给人以若即若离的感觉,这些就是勃拉姆斯交响音乐中特别迷人的魅力之所在。乐章开始就出现了一首热情稍快的,并且色彩较为暗淡的动人旋律:主题开始由大提琴演奏,旋律相对大提琴来说正处于适合其A弦演奏的音区,充分发挥了大提琴A 弦音色热情的特点。乐章中段是一个对比性的主题,基本上是由木管演奏,旋律处于较高位置,色彩是明亮的,但旋律本身进行中有不协和音程,给人又有忧愁的感觉,整个气息能使人联想到勃拉姆斯创作的匈牙利舞曲的音调:在这个主题发展过程中,有两次被弦乐器的一个乐句闯入而打断,而那匈牙利特色还是遍布到了整个乐章。再现部中,原先用大提琴演奏的旋律,变成由法国号和双簧管先后演奏了。在音乐的结尾处,音乐的进行发展到不堪忍受的激奋叹息,先是使用了强力度,后来慢慢转为无可奈何的退却,第三乐章就此结束在强烈的感慨之中。
第四乐章,戏剧性的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篇幅几乎是全曲的三分之一,音乐的紧张情绪达到了顶点,从而形成了整个交响曲的高潮,它生动地展示了暴风雨中的英雄性格。一般来说,古典主义作曲家都将交响曲中戏剧性冲突的重心放在第一乐章,一些矛盾冲突、命运斗争都要在第一乐章展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看出来,对于第四乐章的处理,往往是斗争的结局,是充满胜利的欢呼,过去的矛盾在这里已荡然无存。虽然勃拉姆斯着力恢复古典主义音乐,设法以古典大师的手法来表现现代事物,但他对于交响曲第四乐章却进行了自己独到的处理。他重视第一乐章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把第四乐章作为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场所,好像人生的命运斗争是永远在进行而永不休止一样。乐章第一主题一开始,便使用了大管和弦乐在低音区轻声的齐奏,表现一种神秘的激动和阴暗凶恶的预兆。在第一主题呈示完后,第二乐章那个“三连音节奏”的主题神秘地出现了,虽然经过较大的改动,也只是穿插性地闪现,但它使人想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命运动机,想到一种葬礼进行曲的步调,这些无疑对加深第一主题的表现程度起着巨大的作用。音乐发展时,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暗示着斗争已从小规模开始,引导人们预感大规模的斗争冲突就要到来。第二主题则暂时把听众引向一个欢乐的气氛,是用大提琴和法国号奏出的:这个主题旋律进行是快乐、明朗的,但因乐器是柔和的暗音色,不免使人觉得明朗的背后却隐藏了种种忧虑,幸而时间不长,还没使人弄清是怎么回事,呈示部的接尾就到了,音乐返回到充满戏剧性的c小调,旋律表现出坚定有力的性格,就像一个勇士昂首挺胸地面向生死沙场迈步奋进一样。展开部中,主题作了多方面的展开,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不时的颤动,尤如战斗中一个又一个的回合;拉长的主题变化,可以使我们看到庞大斗争场面的每个细小的角落;三连音的处理,将斗争推向白热化!战斗的呼声,痛楚的叹息,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后来,再现部中不再出现第一主题了,我们只能够听出大风暴发展到最尖锐的一刻音乐突然趋于静息,仿佛一场惊心动魄的暴风雨已经过去,雷声止了,乌云散了,一道彩虹当空升起。最后,小提琴加上弱音器,轻轻奏出十六分音符的进行,形成暗哑色彩的背景,双簧管则以它如歌的嗓音“唱”出了节奏放宽了的第一主题。结束时,小提琴再次隐约轻奏这个主题,以一个怀旧的光环——F大三和弦结束全曲。
==========
《海顿主题变奏曲》作品56,作于1870年至1872年间,是勃拉姆斯最早的乐队作品之一,也是其风格的代表作,变奏多样、方正典雅,受到广泛的赞誉。但其主题并非海顿所作,来源依然不明。全曲包括降B大调的主题,8个风格各异的变奏,以及最后的终曲。
在古典乐派风格的变奏曲中,主题的架构相当于总体的领导。因而各个变奏的曲式结构都与主题相同,和声的安排也相似;但情感变化十分强烈,从沉思、温柔到坚决、有力,其间甚至有极为感性的段落,这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是罕见的。
所谓海顿主题变奏曲,是勃拉姆斯根据海顿的一首管乐嬉游曲中的主题而作,但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主题并非海顿所写,应称为“圣安东尼主题变奏曲”更为合适。健康明朗的情调,纯净明晰的色彩,庄肃的宫廷气氛,这首变奏曲,的确有着海顿的某些音乐性情。结合了海顿的温文尔雅,勃拉姆斯的含蓄深情更添了一分贵族的优雅和高贵。
第一变奏,稍微精神抖擞一点。将主题打乱,加入了更多的元素。低音的和弦与主题相同,而两个对位旋律同时进行,十分流畅。节奏轻快,由弦乐组成接主题,但主题被纷来的上行与下行乐句巧妙地装饰包围,其中三连音仿佛静夜中的潺潺流水。
第二变奏,有生气一些,转为入情绪较阴暗的小调,但节奏速度却加快,因此散发出些许悲壮激烈情绪,加上大量的切分音,听来颇有舞蹈的味道。
第三变奏,速度加快。抒情性格的第三段变奏有点忧伤,音乐色彩也变得黯淡,但事实上却大调。变好像回归到主题的意境,但旋律和节奏都有很大改变。整体有节韵的运动感,奏主题全部由8分音符构成,由弦乐群掌握著主要动机,长笛和短笛则不时以16分音符的轻快调子来丰富层次。
第四变奏,流畅的行板。第四段变奏节奏变成了3/8拍,流畅抒情、不疾不徐的旋律,听起来似曾相识且带点些微如泣如诉的感伤。由低音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木管乐器的上升乐句穿插其间。
第五变奏,活泼的。第五段变奏是过门作用的短小的诙谐曲,重新把作品启动,原始主题已不明显,呈现的是新的元素,不过从乐句中仿佛有些贝多芬谐谑曲的意味。
第六变奏,活泼的。开始于铜管乐器有些笨重的快乐乐句,节奏转回2/4拍,延续上一段变奏的诙谐、舞蹈色彩,主题以弦乐拨奏清晰地再现,法国号和小号把整体管弦色彩装点得更华丽。
第七变奏,斯文优雅地。节奏转为温柔优美的6/8拍西西里舞曲,又好像圆舞曲一般,是整首作品最令人惊喜的巧思安排,音乐衔接上最后一段变奏的弦乐开头。
第八变奏,不太急的急板。转回小调,充满回旋感的主题旋律,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维系下,流畅带点急促地进行着,木管群则反复过渡地搭配着,酝酿著进入终曲的气氛。长笛吹奏出灵巧的颤音和上下浮动的旋律,配合著其它乐器熟练的对位,十分精妙。
终曲是一首宏大的帕萨卡利亚舞曲,速度回到行板的终曲,绚烂而庄严是整首作品最精华的一段。由主题低音部分的一个五小节固定音型衍生而出。一开始先在低音部分出现(乐队版的低音弦乐部),然后渐渐进入高音区。之后是一个小调插曲,在逐渐引出齐奏之后,骤然转到大调,重现主题。在乐队版中,主题由木管乐器带入,承接先前蓄积的充足能量,由弱起渐强地势放出来。由弦乐主奏胜利的曲调,此时木管乐器则用上下跳动的音阶加以装饰。低音管坚守着帕萨喀里亚舞曲的顽固低音,提前预告了他《第四号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弦乐群低沈而有力地齐奏起头,随后所有乐器慢慢加入合奏,勃拉姆斯大展身手为每项乐器写下属于自己的变奏,甚至揭橥了将在浪漫时期叱刹风云的对位手法,透过海顿主题缓步攻坚。最后三角铁的牵引之下,各乐器声部层层堆栈成宛若汹涌波涛的高潮,最后结束在最强音上。
专辑曲目:
01.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1. Allegro con brio
02.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2. Andante
03.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3. Poco allegretto
04.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4. Allegro
05.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Thema. Chorale St. Antoni. Andante
06.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Var 1. Poco piu animato
07.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Var 2. Piu vivace
08.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Var 3. Con moto
09.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Var 4. Andante con moto
10.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Var 5. Vivace
11.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Var 6. Vivace
12.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Var 7. Grazioso
13.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Var 8. Presto non troppo
14. Variations on a Thema of Joseph Haydn Op.56a - Finale. Andan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