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音乐】卡拉扬《西贝柳斯·第四交响曲、图翁内拉的天鹅》 2012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Sibelius: Symphony No.4 & Der Schwan von Tuonela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录音时间:1965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0028947900559(138974)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西贝柳斯《第四交响曲》、《图翁内拉的天鹅》。
==========
《a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3,作于1911年。此曲揭示了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音乐充满苦思冥想,曲式上有独特处理,主题展开不那么连贯,节奏自由,尖锐、艰涩、充满不协和音的和声语言,刻意求简的配器,这些使音乐带有阴郁、惶然不安的性质。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a小调。这是一个慢板乐章,西贝柳斯仅用了几个短句就构成一个简短而强有力的乐章,形式自由,但非常精精练严谨。 乐章的开始是由装有弱音器的大提琴沉重地奏出尽是切分音的旋律。开头的四个音提供了整个乐章的胚胎,其中包括一个增四度音程,事实上它也是就整部交响曲的胚胎。第七小节出现主部主题,独奏大提琴在a小调奏出充满忧郁美的旋律。接着是低音提琴反复奏出e和#f这两个音,仿佛这两者在作顽强地斗争。#f音终于占了上风,使调性转向远关系调。强大的铜管发出阴暗逼人的和声,引导出小提琴奏出有力的副部主题,它很短小,更象一个动机。这部交响曲没有依照古典的曲式结构,主题也没有显示明确的形态。这个动机也含有开始陈述的增四度音程。之后,铜管再度发出骇人的吼声,小提琴则以刚才的主题与之回应。这个主题经过变化和加强后,铜管柔和地奏出B大三和弦,犹如田园里散发出 沁人的芬芳,阳光从云缝中透射出来了。但是不久,乌云再次密布天空,长号奏出的粗旷节奏将音乐引入呈示部的结尾。主部主题通过变形处理,不久,单簧管与双簧管在高音区以对话的方式奏出含有增四度音程的动机。最后以升F大调结束呈示部。
展开部是从e小调开始的,大提琴和中提琴奏出主部主题动机的逆行,接着独奏大提琴在极高音区上推进了这一主题的发展,它似乎是在梦幻中喃喃自语,产生出奇妙迷离的效果。在一阵震音之后,这个主题转交给木管乐器和低音弦乐。不久,调性不安地摇晃着,在弦乐很微弱的震音上,木管奏出了一些连锁似小动机,就象一些闪烁不定的小音型。很明显它是主部主题的变形。随处散布的鼓声制造出威胁的气氛,随着法国号的加入,在渐慢和渐强达到高潮,从而结束了这个仅有36小节的展开部。
大大精简了的再现部从铜管奏出的和弦开始。主部主题被省略了,直接出现副部主题,这也许是由于主部主题在展开部中占有优势,为了均衡的需要,故省略之。这使该乐章具有一种特殊的性格。其调性开始在A大调上,进入结束部以后,逐渐转回a小调。在这里,双簧管与单簧管之间以及弦乐组重温了呈示部出现过的对话旋律,在梦呓般的憧憬中结束了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非常活泼的快板,类似回旋曲式,F大调。增四度成为构成主题的中心要素。在双簧管吹出的引子中,增四度有如昙花一现。之后,小提琴与双簧管形成对答,增四度非常突出。并演变为欢快有趣的叠部。第一插部由小提琴奏出动作性很强、性格文雅的舞蹈主题。第二插部由双簧管和单簧管奏出,它尾部的增四度显得非常突出,作者特意为它标记出特强的符号。它表现出相当痛苦悲切的感情。最后几个小节可看成叠部主题的缩影。
第三乐章,一个富于哀愁和瞑想的缓板乐章,升c小调。开始是一个摸索前进的引子,这是一些交替的小音型在相互对答。其中也能发现这部交响曲的特性音程。不久,铜管奏出一段比较有力的、富有想象的动机,它没有被展开,照西贝柳斯的平常习惯,先用一些动机片断,逐渐扩张直至时机成熟,完整的主题便水到渠成。当音乐进行到约三分之一的地方时,在弦乐的震音背景上,大提琴才奏出一个完整的、如歌式的主题。这是该乐章的中心材料。乐曲至此才第一次给人以歇息的机会。这个主题前后出现了三次,它很奇妙地分布于整个乐童。西贝柳斯那近乎解体的和声,在这里有时却用很平常的主属和弦就解决了。然而,到最后那种非常规的和声逐渐减弱到由中提琴和法国号所奏的升C持续音,木管和弦乐陆续抛出了主题分散的乐句,保持着音乐的严肃气氛,最后结束在没有光亮的、近乎催眠似的瞑想之中。
第四乐章,快板,a小调。首先第一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跨度很大的上行旋律,它同样包含了那个特别的音程——增四度。紧接着中提琴奏出它的变形(19小节)。在整个乐章中,它是其它主题材料的基本核心。其开始的四个音与交响曲最初的四个音几乎一样,这一特征无论在交响曲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作为对称平衡的首尾乐章,它都鲜明地被展现出来。终乐章的发展,正是依赖于这一基本材料。钟琴回应着中提琴的这个旋律,并继续发展、变形,然后在A大调的属和弦上衍生出新的旋律。西贝柳斯能够在完全冷静的感情中滋生出丰富多彩而富有幻想的效果。因此,在这里很难把它的音乐情绪或者意义规定下来,如果说它有什么特别意义的话,那么,除了伤感外,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情绪。这在第四乐章表现的尤为突出。
之后,大提琴在b小调上奏出了连续八分音符的主题,实际上这个主题与前面中提琴陈述的核心片断相关系。调性再度回到A大调,各种乐器反复奏着核心片断的变形,逐渐融化在弦乐演奏的长达三十二小节的震音之中。似乎是回顾已经走过的旅程,又好象是在反思着什么,前面所有出现过的主题动机再度出现,在发展核心片断那三连音动机时,一个调性不明的插段进入,它与其它主题动机相互交替,调性摇弋起来。音乐时而激烈、时而温和,一会儿腾跃于汹涌澎湃的巨浪尖上,一会儿静卧在深深的海底。当法国号吹出降B持续音,并伴随钟琴悦耳的音响,在长强音之后,调性回复A大调。以上各主题,包括插段主题在内的各主题又一次的出现。配器大大地加重了,随着三支长号以ff力度的演奏,音乐在这里形成了全曲最大的高潮。此时,A大调转变为a小调,然后逐渐平静,一支长笛孤独地鸣响着。最后,弦乐奏出悬念般的切分动机,全曲结束。
==========
《图翁内拉的天鹅》,此曲是《莱明凯宁组曲》作品22的第三首,作于1893-1895年间。这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常单独演出。此曲在出版时,西贝柳斯曾附文字说明:冥府图翁内拉……被一条宽阔而隐伏着激流的黑水环绕着,天鹅以威严的姿态在河面上边游边引吭高歌。
《图翁内拉的天鹅》最显着的特色是乐曲的旋律结构,尤其是天鹅唱出死亡哀歌时,英国管奏出绵长而旋绕不已的不对称旋律。这种表现乐曲的方式后来成了西贝柳斯的习惯,无论是实际表现或是借助暗示都充溢着此种特色。十九世纪末,浪漫时期的音乐家试图从“古典时期音乐以固定形式终结旋律”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西贝柳斯的这一特色是他对旋律创作方式的探索。与之类似,瓦格纳以他称为“无终止旋律”的方式另辟蹊径,德彪西则认为需要“无穷尽的旋律、变奏以及乐句的自由”。
专辑曲目:
01. Sibelius / Symphony No.4 in a minor Op.63 - 1. Tempo molto moderato quasi adagio
02. Sibelius / Symphony No.4 in a minor Op.63 - 2. Allegro molto vivace
03. Sibelius / Symphony No.4 in a minor Op.63 - 3. Tempo largo
04. Sibelius / Symphony No.4 in a minor Op.63 - 4. Allegro
05. Sibelius / Der Schwan von Tuonela Op.22 No.3
|
|